不少地方抱怨: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很難搞”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這給政府帶來的一個壓力是:“十一五”各 目標是否完成?今年年底就要見分曉。在今年剩余的時間內,國內會興起突擊完成規劃目標的大躍進。
“十一五”期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就是一個典型。本來,中國今年達到單位GDP降耗20%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2009年、2008年、2007年及2006年的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了2.2%、4.6%、3.66%和1.79%。這意味著,今年的單位GDP能耗要下降7.75%才能達標。在“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發揮作用的第二年,要達標無疑要關停諸多工廠才有可能。難度相當大!
如果完不成降耗目標,將引發國際上對中國未來能否如約遵守低碳減排承諾的擔心。為此,以結構調整為重心,中國政府強化了對“兩高一資”產業的限制。
地方有地方的難處。2009年開始啟動的“4萬億”刺激計劃,既刺激了中國經濟,也刺激了全國投資建設鋪開了攤子,同時刺激了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快速增長。現在經濟增長沒太大問題了,節能減排形勢卻變得十分嚴峻,急劇的政策轉向讓地方措手不及。據我們了解,不少地方政府上半年的排放指標已經用完,即使下半年工廠都停工,也不能達標。如果節能降耗是一個剛性目標,那么這一目標的實現無疑會以犧牲產業發展為代價。這使得不少地方抱怨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很難搞”!
雖然難搞,一些地方的政策執行力度仍然很大。比,近日江蘇的多家臺商已陸續收到來自江蘇官方的通知,要求臺企配合當地9、10月大規模實施的工業用電總量管制。臺商透露,江蘇省的官方目標是,將9月可用電量由8月的16億度降至13億度,單月降幅達18.75%;10月再降到11億度,兩個月的用電總量將限縮超過三成。江蘇省常州市政府已發出公告,從8月27日起將實施“上九休五”,也就是連續上九天班、連休五天,以達到常州“十一五”節能目標。
江蘇省拉閘限電的做法,實際上不亞于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在外資眾多、加工制造業發達的江蘇省,限電限生產時間,無異于自降“武功”,真金白銀地拿出了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作為代價。江蘇各地政府唯一能騰挪的空間就是,限電措施“優先”針對中>型廠商,實力和貢獻大的大廠商則屬于受關照對象,尚未接獲限電通知。
江蘇省的>法已經讓臺商感到風聲鶴唳。江蘇向來是臺灣資訊產業重要的生產據點,不僅有鴻海、仁寶、廣達、和碩、英業達等重量級筆記本電腦的代工廠,還有供應鏈上的被動元件等相關零組件廠;半導體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封測大廠日月光、硅品、面板大廠友達,以及記憶體模組廠威剛,太陽能>茂迪、旺能等也都在當地設廠。此外,臺灣手機供應鏈也群聚華東地區,包括華寶、華冠、佳世達等;閎暉、美律在蘇州都有廠房,而且蘇州廠約占總產能的三成到一半。廠商們擔心,在限電措施下,各廠被迫“做五休二”或“做九休五”,將直接影響9月至11月的出貨量和營收表現。
在我們看來,中央下半年對各地的節能降耗行動,不應該過分強硬。這只是一個能耗目標,而不是一個剛性的政治目標。我們并非不贊同節能降耗,但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國內產業界的節能降耗已經被打亂了節奏,而中央刺激政策又刺激起了高耗能、高排放的投資,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政策應該因時因勢而變,如果惺焙蚧辜岢治迥昵暗哪勘瓴槐洌政策剛性就會變成政策僵化了,它給地方經濟帶來的一刀切式的沖擊,容易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果。
作者系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