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溫家寶總理的強硬表態給與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節能減排目標)可不可以s完成?我大聲呼喊一聲:不——可——以!”
最后一年,最后一個季度,全國各地Z防死守,為節能減排“十一五”目標進行決戰。拉閘,停電,拆廠、限產等壯舉不停的在上演。政企之間短兵相接,政績與企業效益、百姓生活的劇烈碰撞之聲不絕于耳。
不完成?“不可以”!
在5月份召開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溫家寶總理的強硬表態給與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節能減排目標)可不可以不完成?我大聲呼喊一聲:不——可——以!”
中央政府的強硬態度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中國的節能減排計劃能否完成,世界矚目,也將影響到中國在國際氣候談判與其他政經博弈中的話語權。
面對強硬的約束性指標,地方的GDP增長已經顯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當時間的緊迫性遭遇“嚴密”的層層問責機制,一系列被多方認為“不可以”的做法陸續被落實。
如此種種粗放的沖刺手段,在飽受媒體大肆指責的同時,也無情地折射了“十一五”期間風風火火的節能減排工作背后存在的諸多問題。
如此節能?“不可以”!
歐洲能源管理師中國總部首席代表秦揚博士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所稱的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顯然,現在個別地方政府搞的“一刀切”、“拉閘停電”,以=亂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為代價的“粗暴節能”違背了“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這一前提,是斷然不可取的。節能減排是一個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實現的目標,要正確處理好經濟指標與節能減排的關系,處理好短期利益與持續發展的=益。
決勝三字經:人,人,人!
“十一五”是我國第一次明確界定節能減排的目標,還帶有相當的實驗和探索性質,既沒有自身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循,又存在體制和觀念上的制約,可以說任務比較艱巨,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但是對于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我們不可忽視。比如,節能減排領域的專業人力資源儲備問題。
眾所周知,作為全球單位GDP能耗最低的國家之一,德國早在十幾年前就設了實現減排25%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標,以抵消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并維持德國制造的國際競爭能力。在這個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德國尤其重視專業人才的培訓。紐倫堡商會(IHK)于1997年發起執行的“節能一半”項目,推動了能源管理師(CCI)培訓的開發、實現以及全德國范圍的認證機制。如今,所有德國能源管理師(CCI)都由這個規范的培訓項目培訓。2003年,該培訓擴展到歐盟的另外三個國家:葡萄牙、英國和奧地利,并命名為“注冊歐洲能源管理師”。從2006年12月起擴展到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13個國家: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捷克、葡萄牙、奧地利、芬蘭、希臘、斯洛文尼亞、愛沙尼亞,所覆蓋的國家總人口超過3億。今年,埃及和阿根廷也正式參與這個項目,該系列證書已被全球所認可。目前,注冊歐洲能源管理師培訓是歐盟的“歐洲智能能源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秦揚博士指出,當前,節能減排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培養一批高質量、高技術、高效率的專業人才,對我國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各行業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領域的發展仍處于邊學習、邊探索、邊實踐的階段,尤其在專業人力資源儲備上仍然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實際上,國家早已把節能減排人才的培養提高到了立法高度。《節能法》第五十五條明確規定“重點用能單位應當設立能源管理崗位,在具有節能專業知識、實際經驗以及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中聘任能源管理負責人……能源管理負責人應當接受節能培訓”。國家工信部在近期召開的節能工作會議上也著重強調,將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推進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并建立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負責人制度。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正式受理了“注冊歐洲能源管理師”系列職業資格證書的注冊申請并已通過專家評審,這標志著該證書已獲得國家的認可,并已納入了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管理體系。這是我國唯一認可的在節能減排領域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國家職業資格工作網)。
因猓探索建立適合中國企業的能源管理專業人才培訓制度,建立本土節能減排領域的人才庫,讓節能減排實現由粗放型向系統化、整合式、科學化轉變,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系到中國節能減排事業的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