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是石油和化工行業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隨著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日益上升,給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國家從政策、法律制定等方面加緊了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的監管與治理。我國石化工業在加大環保投入、保障社會和諧方面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十二五”期間,必須把節能減排工作作為行業發展的重中踔亍
在環境保護方面,一要提倡清潔發展,從源頭上治理;二要加強生態保護,強趼躺化工,尤其在西北缺水生態脆弱地區更要加強環境生態的保護工作;三要對現有企業的“三廢”進行綜合治理,如磷石膏渣、電石渣、黃磷渣、廢堿渣,以及農藥、染料和有機中間體的廢水等,還有很多企業排放廢氣不達標或企業廢氣排放大于環境排放容量;四要強化安全生產,避免躋搗⑸事故,否則將釀成環境災難性的后果;五要提倡循環經濟,搞好綜合利用;六要特別關注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問題。
在節能降耗方面,石油和化工行業是耗能大戶,約占工業能耗的17%,僅化工行業約占工業的9%。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主要需抓好7個行業的節能工作:煉油、乙烯、合成氨、純堿、燒堿、黃磷和電石行業。實施節能減排的主要措施:一是采用節能工藝技術,從工藝本身減少能源消耗;二是降低原材料消耗,包括各種水電汽的消耗;三是增加能源分級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四是采用節能的壓縮機、風機、水泵等電動設備;五是堅決淘汰一批產能過剩、高能耗的生產裝置(如小電石、小焦炭)。
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科技創新具有工藝流程復雜、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雖然我國在創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如100萬噸/年乙烯工程、煤頭30萬噸/年合成氨國產化工程、80萬噸/年硫酸、60萬噸/年磷銨和30萬噸/年磷酸磷肥國產化工程、30萬噸/年一氧化碳羰基合成醋酸國產化工程等。但目前大多數企業仍處于技術追隨階段,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許多先進技術仍需要系統地進行集成和優化,國產大型設備在質量和運行穩定性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新技術和新產品產業化推進速度較慢。因此,搞好科技創新是行業“十二五”發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間,石油和化工行業需要大型工程創新的有:《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的5套煤化工工程示范,包括60萬噸/年MTP、MTO工程,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20萬噸/年乙二醇,大型煤制二甲醚項目,100萬噸/煤制油項目;1500萬~2000萬噸/年煉油項目;120萬噸/年乙烯工程;100萬噸/年甲醇(或合成氨)工程;百萬噸級間接法煤制油工程;大型鉀肥工程等。
具體來看,需要在以下幾個領域技術上有所創新:在農用化學品領域,重點發展氮肥新的煤氣化技術、磷肥的低品位磷礦利用技術和高效低毒農藥及生物農藥;在化工新材料領域,重點發展工程O料及合金產業化技術、特種合成橡膠及橡膠復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塑料和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在功能專用化學品領域,重點發展高性能有機氟、有機硅深加工產品和高性能樹脂;在煤化工領域,重點發展利用高硫煤綜合利用技術、大型煤電化一體化技術、大型煤氣化技術O大型甲烷化技術、大型煤化工多聯產技術和新型煤化工產品合成技術;在精細化工領域,重點發展水性涂料、無溶劑涂料、粉末涂料和功能涂料,染料方面重點開發和推廣適應新一代生態型紡織品和少污染染整工藝要求的染化料,重點開發新型電子化學品、油田化學品、皮革化學品和食品O加劑等,大力開發精細合成技術、復配技術和應用技術;在生物化工領域,要重點開發生物農藥、有機酸、氨基酸的工業化技術,重點開發生物法的化工新材料、酶制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及生物法污水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