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綠色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在國際社會圍繞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與義務討價還價的背景下,未來五年,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分析、吸收國際低碳經濟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升溫,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的短缺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概念逐漸形成并受到廣泛關注。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綠色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在國際社會圍繞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與義務討價還價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分析、吸收國際低碳經濟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低碳經濟發展當務之急
以“三駕馬車”強勁牽引經濟結構轉變。按照低碳經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要求,調整投資、出口和消費這“三駕馬車”的重點和方向,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依靠“三駕馬車”的強勁牽引,破解日益突出的資源能源環境難題,促進經濟社會穩定持續發展。一、加強低碳產業的投資。在產業戰略發展上⒐家應選擇低碳經濟相關產業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并在財政、信貸等多方面進行大力扶持,使低碳經濟真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二、擴大低碳產品的出口。調整我國目前技術含量、環保標準和附加值都比較低的出口產業結構,鼓勵能效較高的產品出口,以應對各類環境貿易壁壘⑷、鼓勵低碳消費方式。消費是需求,是動力,低碳消費也是起到引擎和拉動作用的重要環節。應在道路、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率先實施低碳消費,以各種可能的形式鼓勵私人低碳消費。政府要率先實現低碳化運作,實行“網絡化”辦公,使用節能減排型設備和辦公用品,推行政府節能⒐骸R導家庭合理消費,養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費模式和習慣。
以現代服務業推⒉業結構戰略性調整。2008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約為1:5:4。與國際橫向比較,我國能源密集度較低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明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全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以上,主要發達國家達70%以上。要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產業升級,首先使服務業,特別是知識、技術和管理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工業內部,由于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重化工業”加速發展,資源能源消費加劇,要在短期內實現產業結構的有序進退,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結構調整存在難度。但要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道,必須加大調整高碳產業結構,逐步降低高碳產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等高加工度產業替代能源原材料工業,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以新技術和新交通方式變革交通結構。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總能量需求中占30%左"的比例。汽車交通用能大量消耗液體燃料,加劇了石油資源的快速消耗。然而,汽車交通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應優先考慮在短期內放慢排放量增長速度,同時開發替代的新技術和交通方式。一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擔率,控制私人汽車無節制增長;二是加快發展"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形成立體化的城市交通體系;三是通過不斷提高強制性的汽車燃油效率標準,促進汽車改善燃油效率;四是大力發展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除技術變革之外,行為的改變也可以帶來可觀的收益,如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車,環保駕車、文明駕車,或者步行、騎自行車。
以節能低碳技術加速建筑"構調整。我國城鄉民用建筑面積約為400億立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CO2,建筑能耗已占總能耗28%。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建筑節能技術和標準的推廣,開發低碳建筑。一是引入建筑物能效標準和標識制度,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標準的檢查、執行力度;二是對既有高耗能建筑開展節能改造,鼓勵能源服務公司對既有公共建筑進行改造;三是支持對重要的節能建筑材料開展研發和產業化;四是利用財稅政策鼓勵開發商和消費者投資、購買節能低碳建筑,對于購買節能低碳建筑的消費者給予減稅優惠;五是開展節能低碳建筑示范。與國外建筑相比,我國咧的保溫能力較差,造成大量能量損失,需要特別關注。在建筑采暖方面,入戶取暖熱水(或蒸汽)分戶計量收費、補貼窗戶雙層玻璃改造、纖維板裝修內保溫、太陽能蓄熱、地熱取暖等均為有效的方法。此外,生物質纖維作為保暖材料節能與生物質作為燃料發電供暖相比,會有數倍的節能吲毆πА
低碳技術成為推動全球發展新動力
國際金融危機促使人們反思此前的經濟增長模式,并研判今后的經濟復蘇走勢。從增長周期角度看,世界經濟史上存在著由重大科技創新所主導的周期性經濟波動,只有依靠重大技術創新的形成,催生集群式產業發展,方能走出經濟衰退的困局。目前,新能源、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新產品、新產業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綠色能源正處在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方晌窗,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這些領域的技術將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新動力。
科學技墑墻餼鋈找嫜現氐幕肪澈湍茉次侍獾母本出路。我國目前的物理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低20%~40%。從政策的角度來看,要把好新建項目和產品關口,嚴格執行并逐步提高能效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低能效產品以舊換新;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理順企業風險投勺侍逯疲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等先進技術。“十二五”期間,應大規模推廣應用目前成熟先進的能效技術、節能建筑、太陽能熱利用、熱電聯產、熱泵、超臨界鍋爐、二代加核電、混合動力汽車等;著手安排部署新一代低碳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示范運營,如三代核電、風電、電動汽車、IGCC、裳裟芄夥發電技術,加快其商業化進程;同時,開展四代核能、CCS、太陽能熱發電、二代生物燃料、先進材料等技術的基礎研究。同時,我們應加強與發達國家在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生物固碳技術等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關鍵技術的交流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加強消化吸收和創新,共同構筑全球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技術合作平臺,形成互利共贏、技術共享、資源集成的局面。
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是減排的另一主要途徑
我國90%的溫室氣體e放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排放,因此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轉化效率可以有效降低CO2排放,是節能之外的另一個實現減排的主要途徑。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加速發展天然氣,保障石油安全供應,積極發展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先進利用,改變能源結構單一局面。
一是集約、清潔、高效地利用煤炭。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我娑悅禾康墓度依賴。要控制煤炭的過快增長,大力發展先進燃煤發電技術,提高煤炭轉化效率;大力推進熱電、熱電冷聯供等多聯產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集中利用煤炭,提高電氣化水平。二是優化石油天然氣供應。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生物燃料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加快嬲構共交通,控制石油消費的過快增長。三是大力發展低碳能源。與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低碳能源,應重點開發。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核能在扣除核材料生產和廢物處理過程中所消耗能量后可視為無碳排放能源,歐洲(如法國等)的核電比例媧螅對推進低碳經濟起了很大作用。我國也要逐步加大核電站的建設,實現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清潔化和低碳化。四是構建堅強的智能電網。隨著低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對電網的基礎設施和調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建設堅固的電網骨架,擴大資源配置的范圍,將娣緄紜⒋蠛說緄刃履茉椿地的電力輸送出來;二是要提高配電網對供需信息變化的反應能力,特別是和電動汽車、蓄能裝置利用等需求側管理結合起來,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
擴大碳匯潛力,助力低碳經濟
一是增加森林碳匯。森林碳匯是最有效的固碳方式,每年增加的碳匯在1.5億噸碳左右。為進一步增加碳匯,應通過造林和再造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建立農林復合系統、加強森林管理以提高林地生產力、延長輪伐的時間增強森林碳匯;通過減少毀林、改進采伐作業措施、提高木材利用效率,以及更有效的森林災害(林火、病蟲害)控制來保護森林碳貯存;通過沼氣替代薪柴、耐用木質林產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采伐剩余物的回收利用、進行木材產品的深加工、循環使用來實現碳替代。
二是增加耕地碳匯。耕地土壤碳庫是整個陸地生態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活躍的部分之一。我國農田土壤的有機碳含量普遍較低,南方約為0.8-1.2%,華北約為0.5-0.8%,東北約為1.0-1.5%,西北絕大多數在0.5%以下,而歐洲農業土壤大都在1.5%以上,美國則達到2.5-4%。因此增加或保持耕地土壤碳庫的碳貯量有很大的潛力。
三是保持和增加草原碳匯。保持和增加草原碳匯的關鍵在于防止草原的退化和開墾。具體措施包括降低放牧密度、圍封草場、人工種草和退化草地恢復等。另外,通過圍欄養殖、輪牧、引入優良的牧草等畜牧業管理也可以改善草原碳匯。(作者為國務院參事、中國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