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2.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2008年雙雙下降。其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14.4萬噸,提前實現“耙晃濉奔跖拍勘輟D莧〉謎庋好成績,當然要歸功于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進程進一步加快,企業節能管理技術改造得到加強等積極因素。但國技術工藝依然比較落后,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特別各地政府為保GDP上了不少高耗能、高排放大型項目,其產能將陸續釋放,節能減排工作并不樂觀。
有一個國際通行環境評價指標——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指通諶司收入與環境污染指標之間演變模擬,說明經濟發展對環境污染程度影響。當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呈倒U型時,它表明一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環境污染也較輕,但會隨經濟增長而逐漸惡化;當該國經濟再進一步發展后,環境質量會逐漸改善。發達國家能實現倒U型曲線,當然與其大力推誶褰嗌產執行苛刻排放政策有關,但更重要原因則,發達國家向發展國家轉移了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換言之,發達國家資源消耗總量“三廢”排放并沒有減少,只不過向發展國家轉移了。
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固然有優質勞動力自身優勢,但更重要原因趕上了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又遵守紀律,能源資源也很豐富,但國經濟奇跡仍然以巨大環境污染為代價。國二氧化碳、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顆粒物排放總量較高,單位污染排放量也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因為國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轉移污染,所以國不可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只能走節能減排新型工業化道路,但這條路充滿荊棘。
目前國單位GDP平均能耗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3倍。有關統計表明,目前我國火電、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水泥等8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比如全國燃煤發電平均能源轉換效率低于40%,相當于每年損失了9億多噸煤炭。坦率地說,如果再不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回收再利用效率,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將非常困難。
當今世界由再生資源加工而成鋼占總產量45%,銅為35%,鋁為22%,鉛為40%,鋅為30%。據測算,目前s國可回收利用再生資源價值為3000億元左右,除廢鋼鐵回收率較高外,廢塑料回收率為25%,廢橡膠回收率為32%,廢紙回收率為35%,廢玻璃回收率僅為13%,廢舊手機回收率更只有1%,資源能源流失非常嚴重。如果多回收利用1噸廢舊物資,即可節約自然資源4.12噸,節能1.4噸標煤;每利s1噸廢鋼鐵,即可煉鋼0.85噸,相當于節約成品鐵礦石2噸,節能0.4噸標煤。特別全球初級資源能源價格大幅飚升形勢下,國企業加強能源利用回收再利用,可謂一石二鳥。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也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排放。
除此之外,國企業還應大力發展再制造產品。一臺機器,因為各個零部件使用壽命不相等,每個零件各工作表面使用壽命也不相等,往往會因局部x面失效而造成整個機器報廢。再制造就針對這些損壞或報廢零部件,運用高科技清洗修復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其實施修復改造,使得再制造產品技術性能安全質量等方面達到原同類新品標準要求。國內外實踐表明,再制造產品成本只有新品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節能達到60%以上,節材70%以上,這對于國人均資源能源都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環境污染又比較嚴重大國來說,具有特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