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陳可奇)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在做客人民網時表示低碳經濟是一個全球通用概念,兩型社會是我國自己的一個概念,兩者沒有本質區別。
戴彥德介紹說對我國來說,節能減排向低經濟轉型,既是履行我們的國際義務,為全球溫室氣體的減排做貢獻,也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很好的抓手,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
戴彥德談到短短九年,能源翻了一番,增加了十幾億的標準煤,能源的支撐使得我國社會財富得到了很大的積累,但是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效率低、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等。這樣一種增長速度,無論是從資源還是從環境來看,都很難支撐。科學發展觀并不抽象,第一,發展要全面;第二,要持續,就是當代人的發展不能影響后代人。所以,發展節能減排向低碳經濟轉型,是我們必須要倡導的。
戴彥德指出對于我國家來說,國外更關注的是我國的絕對碳排放量。隨著我國經濟迅速增長,在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同時,大量出口了一些產品。這些產品表面看上去不是能源,但是從全過程來看就是一個能耗過程。產品越往終端,它的載能量越高,所以不能再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
戴彥德認為向低碳經濟轉型主要要從三方面著手:第一,從低碳經濟規劃著手,要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品牌經濟、知識經濟、文化經濟等。
第二,能源供應端。經濟增長還需要能源,在保證供應的基礎上,能源供應端逐步增加高效清潔、低碳無碳、連續再生、永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減少經濟發展對高碳燃料的依賴。
第三,能源使用端。一方面我國提出兩型社會的目標,提出經濟增長方式由過去的又快又好轉向又好又快,做到了環境優先。另一方面,“十一五”規劃里提出了20%的節能目標,還有節能法都能來推進節能。此外,在消費者方面,要提高環保意識,改變老百姓的消費模式,從根本上做到能源供應轉型與使用者節約相統一。
戴彥德還指出是我國提出20%的節能目標是反工業化國家的趨勢的。他介紹說所有的工業化國家,在重化工業階段,單位GDP能耗都是上升的,但是我國F已經進入了重化工業階段的現階段仍提出來,要把單位GDP能耗持續往下降,這只有在我國能夠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