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能源問題是代表委員們十分關注的話題。如何看待能源問題?怎樣利用好能源?發展新能源要注意些什么?代表委員們圍繞這些問題展開了熱議。
擔心:能耗還將持續增長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經濟發展現在所處的階段正是能源消費增長的階段。”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高級顧問曹湘洪告訴CCIN記者,在今后40年的時間內,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還是會繼續增長。從世界發展的規律來看,也是這個情況。曹湘洪委員統計了從1987年到2007年這20年里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能源消費量之間的關系,數據顯示能源消費量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的國家還是占大多數手揮屑父齬家隨著經濟的增長能耗是下降的,如德國。“而我國現在的人均GDP才3000多美元,還處在工業化階段,也就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費的總量肯定是要增長的。”曹湘洪委員強調。
人大代表、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認為,能源涉及到國家安全,是個戰略性問題。“如果沒有了石油,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小汽車都只能停在路上,社會無法正常運轉。” 獻平代表表示,美國在經歷了上世紀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后,調整了其國家戰略,從此以后包括外交活動都圍繞能源問題展開。現在中國也已經認識到了能源的重要性。
“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一五’前4年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4.38%。但是,這4年GDP的平均增長率近9%,能源消費的總量還是增長的。”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黃元河指出,國家能源委員會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統籌全國的能源調配。“我們對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實際上反映在我國經濟當中也是越來越明顯。”黃元河委員舉了個例子,拿北京剛剛過去的冬天來說,只要氣溫稍微有點兒變化,就馬上感到了能源的缺乏。“今年年初的幾輪て荒’中,我們在商店購物都得穿著羽絨服,恐怕還沒有哪個國家對能源的需求能這么明顯地反映出來。”此外,黃元河委員認為,當務之急是把能耗降下來。當然,也不能是別的國家要求我們降多少就降多少,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
著急:構建節能降耗體系
“2009年,我國的石油產量是1.89億噸,進口了1.99億噸,進口依存度達到51.7%。去年我國原煤產量是30多億噸,另外還進口了1億噸,首次成了煤炭凈進口國。”曹湘洪委員告訴CCIN記者,按b目前的增長趨勢,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至少要達到7.5億噸。“2020年,如果我們原油產量達到2億噸的話,那么進口量要占到74%。相當一部分研究報告認為,世界的原油產量很快就會達到高峰,不可能再隨著世界對其需求的增長而增加。靠國際市場獲取資源是一條路子,但是能不能拿回b夠多的能源?這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問題。按照我國目前的發展模式,能源肯定是支撐不了的,是不可持續的。”曹湘洪委員對此憂心忡忡。
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如果不進行根本改革,中國的能源發展將不可持續。因此,中國有必要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這個體系應具備能耗增長率大大低于經濟增長率、科學合理利用能源、強化能源系統使之能夠承受供應中斷的沖擊以及保護環境等特點。
怎么進行改革?曹湘委員認為,國家應通過政策、價格、稅收來引導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能源系統。他表示,如果價格始終不能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那么對我國經濟的傷害和對建立可持續能源系統的影響是巨大的。只有能源價格調起來,稅收政策合理了,能源效率才有望大幅提高。因此,必須盡快推進資源價和稅收政策的改革。“對于這個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希望2010年能夠有實實在在的進展。”曹湘洪委員說。此外,他還指出,國家對總的能源消費應該有一個總量控制的概念。通過總量控制,才能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發展。
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石油油氣井工程系主任陳勉則認為,資源稅改革十分必要,不過國家應公布收取資源稅之后用來做什么,要做到公開、透明,大家才易于接受。
希望:新能源起步就節能
代表委員們對新能源極為關注。科學發展新能源是大家的共識。
黃元河委員認為,新能源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長期的戰略意義。但開發新能源有一個過程,要講求科學性,切忌盲目跟風、脫離實際。否則可能費了很大的力氣,搞了一堆項目,但仍沒有解決能源增量問題。他認為,對我國來說,核能、水電還有巨大的潛力,應該成為現階段新能源的發展重點。我們的核能現在只占能源供應的百分之一點幾,而且核能已經可以做到安全、清潔、快速、大規模發展。水電更是重要能源之一,還有三億多千瓦的水電是具憧發可行性的,但現在由于移民安置、生態保護等問題的影響而未能開發。但是中國如果不搞水電,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就只能接著挖煤,經濟損失、人員損失、環境損失會更大。
“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都還在技術層面探索,可能我們研究了10種,將來只選中其中的幾種。這里有成本等各種因素共同起作用。”陳勉委員表示,現階段在中國,核能是比較現實的,至于將來適合發展什么,大家都在探索。但在發展過程中,也要考慮公共資金投入最優化的問題。“比如說光伏,我國搞了這么大的產業,90%以上出口,已經造成產能過剩,把我們自己的制造成本和利潤空間壓得非常低,變成了一個不怎么掙錢的高耗能產業。類似這樣的情況要避免。”陳勉委員說。
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宋巖認為,隳茉聰衷諢勾嬖諞恍┕丶技術的攻關問題,如風能、太陽能的儲備問題就是個難點。“我挺看好太陽能的前景。這么大的能量,相當于是大自然給了我們一個寶貴的財富,應該比風能更好地被利用起來。”
李稻葵委員認為,我們在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水電的同時,還應重視生物質能。我國在秸稈利用、沼氣等方面已經有很好的基礎。生物質乙醇如果把規模搞上去、成本降下來,也是很好的新能源。
姚獻平代表表示,我國的新能源發展比較快,例⒑四堋⒎縋堋⑻陽能等利用已經見到成效,不少企業參與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業績。盡管新能源利用還存在一些技術和體制上的問題,但只要認識到這些問題就可以逐步去解決。現在我國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通過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就可以把新能源技術提升起來。對于新能源⑼發電問題,國家也在改進體制機制。例如溫總理提出加強智能電網建設,這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問題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