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最近在哥本哈根發生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件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認同,那就是氣候,或者咱們俗稱的“天”,確實變化了,和幾十年前大不一樣。為了這個事情,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唇槍舌劍,想在這次的會談上達成一個共識,可能比登天還要難。不僅哥本哈根吵翻了天,國內對節能減排的看法也相當不一致。如果錯失節能減排的機遇,那將是幾十年也難以彌補的遺憾。
強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含義。先后就有戰列艦、航空母艦、核武器、鋼鐵產量和GDP等。可是我們每次達了標H卻總是發現標準又變了。我們雖然想成為強國,可是對強國的內涵和外延卻還是糊里糊涂。
對我國而言,實現高能效的經濟就像上世紀60年代爆炸原子彈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西方國家批評中國排放增長太快,很多人認為這是西方發達國家給我們下套,目的在于扼殺中國的發展。這實屬庸人自擾。
我們現階段只看到了節能減碳和經濟發展相矛盾、花錢的一面,沒有看到收益的另一面。我們過去30年高速發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們的低價勞動力,這 優勢現在雖然還在,但已經不那么明顯了。為了下個30年的再發展,我們要在能源上多動腦筋,把社會經濟中的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下來,同時建立高能效經濟的架構,從而再次獲得競爭優勢。
節能減碳的狹隘意義在于減少生產生活的能源費用支出,對我們目前的境況而言,是不得不走的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的最快速可行的辦法。產業調整固然重要,但那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能源就完全不同,你每時每刻都為它花錢,節約下來的就是你賺的。我國每年花在電上的費用不下2萬億人民幣,如果大力節約,省下來20%不是難事,不但可減少4000億的能源支出,還可以緩建或不建電廠,把資源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上。
雖然我們起步晚了一些,但我們仍然具備很多優勢。首先,制度上和決策上的巨大優勢我們執行起來往往比美國要快。其次,美國人由于在《京都議定書》上的失誤,與其比較我們并不是很落后,在某些領域超越美國還相對容易。最后,我們具備開展必要投資的經濟基礎和條件。
此外,某些西方國家的經驗和技術也值得我們借鑒,適度與西方發達國家保持合作對我們是利大于弊。西方自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已經有30多年,它們發展出了適合本國的減排方式,這些經驗可以為中國提供參考,以減少彎路,爭分奪秒追趕上節能減排的大潮。
還有些特殊原因阻礙形頤鞘迪終飧瞿勘輟!懊豪習濉薄ⅰ暗繢匣ⅰ焙汀壩痛笠”挾持了我們的能源政策,他們不愿意開展會損害自身利益的節能減碳活動,在美國是這樣,在中國也不例外。我國的電力銷售業務是屬于壟斷經營,賣得越多越好,這完全違背了節能減碳的基本原則。我國電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杏檬亂倒司,有幾億客戶,如果轉變思路,把單純賣電的經營行為,轉變為賣電加節電服務,實際上對電網公司和客戶都會產生巨大的、直接的、顯著的經濟效益。
(作者周紀超/為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首席能源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