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在煤炭每年增加產量將近兩億噸,煤炭產量從2000年的11億噸左右增加到現在將近二十六七億噸的情況下,電煤還是如此緊張?原因是很多的。
第一,電力需求增長過快。現在每年電廠的建設規模非常巨大,2006年全國電廠裝機容量增加了將近一億千瓦,2007年實際新電廠建設規模也達到了一億千瓦,而現在全國的電源又太依賴煤炭,火電占電力的77.4%,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83%以T,電煤占了煤炭生產總量的大約60%。這對煤炭市場形成了巨大壓力。
第二,煤炭運輸能力的增加仍然滯后。中國大多數煤炭都在華北甚至西北,運到華東、華南,運距都是一兩千公里,有T還要接海運,鐵路運煤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除了電煤以外,其他領域里對煤的需求增長勢頭也很迅猛,所以整個煤炭市場處于一個十分旺盛的狀態,市場上就出現了一種T對的競爭狀態。由于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就不愿意供應給電廠,有些電廠高價煤也買不起。所以,電力行業特別是火電的發電行業,已到了必須調整價格的臨界點了。因此之故,我記得7月初發改委在公布上網銷售電價上調政策的同時,還要求煤炭不要跟著漲價,而且還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了一些中轉地點的煤價。而且第二次調價是電廠的價格可以平均每度上升兩分錢,但是電網出網價沒有調整,顯然這次價格調整的主要目的還是想改善電廠的財務狀況。
當然電廠的負責還有疑慮,還有擔心,如果經濟關系,特別是價格不能得到很好調整,或者是煤炭市場進一步偏緊的話,會不會還有人天天來督著追著運煤呢?這個事情會不會成為常態?這個擔心,我認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要想解決電煤不足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從一些長遠的原因來分析。總的來看,我國的能源價格體系還有一定的缺憾,它沒有反映這種市場供需的一些基本面,對于短缺緊張沒能及時反應。我們現在的電力消費結構還有不合理的地方,太過重依靠煤炭,而其他發電技術裝備盡管有很多想法,但是進展仍不快。比如建核電要求時間比較長,煤電兩三年就可以把一個大型電廠建起來,核電就要花五六年甚至更長。所以大家總先考慮煤電,形成了惡性循環,煤電建得越多,煤炭缺得越多,電煤當然就更緊張。
第三,與電力需求有關。這幾年中國電力增長速度每年都是14%至15%,可以說是在世界各國幾乎沒有出現過在工業化進展到這種程度時,還會有如此大的電力增長速度的先例。如果這種電力需求增長得不到合理抑制,水多了加米,米多了加水,這么加下去,最后,鍋肯定是盛不下去的。怎樣把需求合理地抑制下來,我以為應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同時,能源價格的調整還要進一步加快。
中國的整個改革開放,從劃經濟走到市場經濟,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各種價格的改革。從煤炭管理體制到煤炭價格逐步放開,實際上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但是為什么電煤價格就沒有調整過來呢,主要是因為處在市場緊張狀態下,煤炭不完全是靠成本來定價的,而是看需求方能夠忍受多大的價格,所以煤炭價格就上很快了。那電力價格又怎么能反映這個成本呢?這個情況就比較復雜了,因為各地煤價差別很大,原來的電力定價往往是在這個電廠上網時根據當時的投資以及煤耗情況來給定的,可能很多年不調整,現在成本變化很大,而要一個一個電廠來調整,工作量非常之大。所以說,我們還是要設解決合理定價機制問題。
但在中國目前的條件下,大面積地實行能源價格補貼是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完全相背離的,這么說可能是比較嚴重了,不過我認為從當前的形勢和長遠來看,實應該盡快取消價格補貼。為什么?因為電價補貼在經濟的整個導向方面,還有在社會公平方面,都是沒有太多道理的。中國是一個正處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無法重走發達國家那種依靠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來實現工業化的道路。電力是非常重要的二次能源,而且我國電力76%左右是工業用電,其中又有超過40%是高耗能產業用電,而民用電只占了電力消費的大約11%,農業用電不足3%,這么一個狀態下,電價補貼,首先得利的就是制造業,尤其是高耗能產業。所以,實際上我們這個價格信號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推動高耗能產業。而真正的民用電如果價格不合理要補貼的話,最得利的也是家里房子大、家用電器最多、開了好幾個空調的住戶。在這種情況下,你補貼誰呢?
價格改革實際上應該看它的需要,而不是看所謂的找個什么時機,因為對換的看法很不一樣。比如說有人說國際油價低時最好并軌,但也有人說,國際油價真正高漲時候去并軌,大家比較容易接受,因為中國現在進口油占了石油消費的一半,而且大家可以看到國際價格變化很快的,所以該調時就得調。如果一步到位的確可能對于某些行業它會造成比較大的沖擊晃頤強梢圓扇》植降韉姆絞健K以我想,應該給各方消費者以充足的市場信號,告訴他說,以后再上那種高耗油車、高耗電的產業是行不通了,你必須盡快地提高技術水平,改變產業結構,改變不合理消費習慣,這樣才能最終起到價格改革的作用。
美國是采取低能源價格政策的,所以油價長期比歐洲、日本要明顯低一大塊,結果呢?美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比日本、歐洲的人均能源消費相差將近一倍。那么中國到底學哪邊?說老實話,中國就是學歐洲、學日本都有點來不及,因為有13億人口,按歐洲、日本標準來消費的話,全世界的油都給你還不夠。所以中國還要創造一個比歐洲、日本還要節約、還要高效的這么一個消費和生產狀態。從這個國際比較來看,中國有可能、也應該實行高能源價格政策,同時可能還要一些政策性引導。比如說歐洲、日本為了防止石油求增長過快,增加了很大的消費稅,就是燃油稅、能源稅,中國現在剛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燃油稅醞釀了好幾年,最終因為油價高了,就不敢出臺了。我想在這方面我們還要盡重大努力。
能價格改革,目前看來還是要從電價和油價入手。油價調整對我們能源安全、長期能源結構調整是有很大關系的,同時電力價格也是一個必須從定價原則和電力價格調整機制方面去做大量的工作。電價調整很重要一條就是煤電聯動。煤炭價格高起來以后,我們可以像對石油企業征收特別收益一樣增加資源稅,讓煤炭業支付更多的環境成本。實際上,煤炭成本管理,像超額利潤的增收、資源稅費的增收等可以同步地進行,這樣就會使價格既反映了資源的稀缺、市場的緊張,又反映了我們一些政策引導因素,促進產業結構變化,還能防止個別能源生產部門暴富,這是有希望可以到的。
鏈接:
周大地簡介
1946年出生,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享受政N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86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報告
全球石油資源中國能用多少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國攻堅信息通訊
中國石油戰略
中國可持續能源發展及碳排放情景分析
國家863計劃能源領域攻關計劃制定
中國終端能效計劃項目
THEENERGYSTATUSQUAANDPROSPECTOFCHINA
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