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的節能是指在發電環節,還有在輸配電環節以及消費環節的節電工作。就電力工業節能而言主要是在發、供電兩個環節。
煤電比重上升究竟怎么看。最近一些部門都在講,能源結構越來越不合理,電源結構越來越壞了,我認為煤電比重上升是必然的,因為從我國國情看,目前是以煤為主,煤最好是用于發電,比較容易處理污染問題。
用煤發電與用煤制油。用煤制油目前比較火熱,好多省都有在搞,都認為用煤搞發電不賺錢,用煤制油能賺錢。我認為這是個誤導,中國不應該搞大量的以煤制油,因為中國的煤還是很有限的。
輸煤和輸電,爭論很大。因為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都提出來要搞特高壓送電,我曾作為專家參加了國家電網公司委托工程研究院研究特高壓送電這個課題,大家各方面的討論意見都有,尤其是在投資和能源消耗上爭論很大。
以電代油代氣還是以油氣代電。有人說應該以電代油代氣,也有人主張以油、氣代電,究竟應該怎么干?從能源效率經濟來分析,據我的估計現在以電代油代氣實際上能源消耗要大大的增加,代一噸油大概要七噸標準煤,但五噸煤大概就可以煉一噸油了,那么用電代油的話,就不如少發電,用煤直接制油了。
天然氣發電。不少專家認為天然氣是優質能源,對替代能煤、石油意義很大。但中國天然氣稀少,目前在一次能源消耗結構中只占2.7,天然氣價高,天然氣代替煤炭對環境有利,但太不經濟了。關鍵是因為我國的天然氣是個稀缺資源,到2020年中國天然氣如果到2000億立方米,在能源中占的份額還是只占10%。那時油、煤的比重都大大超過天然氣,天然氣既然是稀缺能源又是很好的能源,為什么我們要去燒掉。
水電。有些老專家說,水電開澆ㄉ璧錳早了,過去曾經到過30,現在怎么30都到不了,現在看來到2010年,2020年也到不了30。因此,搞水電的呼吁應該趕快加強,但能不能達到30,我認為很困難。1973~1983年我國水電比重只占整個電力30,有專家說到2010年水電裝機希望達到1.65億千瓦,占整個發電裝機23.9,這已經不低了;有人認為希望到2010年水電裝機達到1.92億千瓦,占27.8,也有可能。但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角度出發,水電我們還是應該搞的,但一定要處理好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綜合效益之間的關系和問題。
核電。最近也是爭議很大,原電力部門的沈總寫了篇文章,認為中國的能源出路在核電,先搞4000萬常規核電;中科院院士何祚麻說中國的能源不能靠核電,中國能源應該靠風能、太陽能;還有另外一些觀點,如陸延昌(中國電力工程學會理事長、科"副主席)說近期不可能靠核電,遠期要靠核電。也就是說要是搞聚變堆的話起碼是五六十年以后,近期是靠不上,那就還得要靠別的能源。所以關于核電也是爭論很大,但不論持什么觀點,我們都要緊密結合我國實際,深入研討,才能符合我國的國情。
大中小。我們現在只搞大機組,應該大中小并舉,環境要保護,但是分散式能源系統、冷熱電聯產、熱電聯產也應該要發展。熱電聯產的問題。最近有人認為,熱電廠應該好好發展。黨中央領導也批示國家發H委,要能源局研究這個問題。我曾參加過一個相關的會議,會上就提出全國要做到所有的發電廠都供熱,所有的工業鍋爐都發電。我認為熱電聯產是一個方向,至少是一個途徑,但熱電聯產的核心技術,我們應該考慮節能,怎樣提高它的能源效率?
無功。有好幾個專家跟我說,政府有關部門重有功輕無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投資500億元,每年要浪費1000億千瓦時電,應該趕快解決無功問題。現在機組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做到可以無功自動調節,但我們沒用,這就是思想大大的落后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也是節能問題。最近報紙上講,有人說科學用能就叫節能型社會,所謂科學用能就是強調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依靠科學進步與技術創新。首先,要不斷提高能源及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降低環境資源代價;其次,通過解決能源與薔車男調相容的問題,特別注意控制污染的形成,遷移和轉換,將能源轉換利用過程,分離污染的過程有機結合起來,降低甚至避免分離過程額外的能源消耗,實現在能源利用的同時,分離回收污染物;第三,是要轉變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發展資源能源環境一體化模式,實現資源再循環親畬笙薅鵲丶跎俜銜錆頭夏埽要有一種危機感,樹立能源資源的危機意識,加強全民的節能和科學用能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