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科技的日新月異導致了人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全球新的產業分工正在形成,市場規模急劇擴大。但人們很難找到一個共同方法來同時解決所面臨的所有問題。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迫切需要新的、創造物質財富的產業來帶動,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高科技帶來的新產業;另一個是新的能源革命。
現在的情況基本是,發達國家12億人的能耗占全球D耗總量的50%,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50多億人消耗另50%的能源。試想如果“金磚四國”將近30億人口能源消費都向美國看齊,不要談接軌,只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一半,全球的能源就已遠遠不夠用。所以,發展中國家未來發展只能走一條新興工業化的道路。這條道路的三個關鍵詞應該是D節約資源、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而具體考慮中國的能源戰略,其內容應包括“一個加法、三個減法和一個制約條件”。
一個加法:解決能源增量問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30億人即將同時進入工業化時代的背景下,能源短缺是最突出的問題。縱觀世界能源儲量及其分布,哪種大宗能源能夠提供如此大的能源增量呢?答案是,從中國到全世界,煤炭是最現實可行、可以解決人類能源增長需求的能源。這就是我們說的加法,即用儲量巨大的煤炭來滿足能源需求的增量。
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可以被歸入新能源的范疇,煤的高效清潔轉化利用就是這種情況。研究頌康睦用必須解決兩個問題,即煤炭轉化過程的清潔化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資源化,而且最好能把這兩個問題結合并集成起來考慮。
可再生能源對能源增量的貢獻也不可忽視。隨著科技的瞬膠駝策的傾斜,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的份額會越來越高。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可再生能源的新生產方式與傳統能源的傳統生產方式有很大區別,只有把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各自特點和優勢互補性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兩者均顯現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三個減法:能源轉換、使用和常規節能
清潔能源體系的要素之一是效率。雖然我們應該最先考慮的是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但是我們不能把未來全部壓在技術創新上,而是必須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和自然資源生產力,以更少的成本換取更多的發展。開發能夠生產清潔可靠、廉價豐富的能源新技術可能需要耗費很多時間,但是改進能源和資源的生產力(即提高能源資源的轉化和使用效率)會“立即”幫助我拇蠓度降低能源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和資源的生產力越強,我們需要生產的能源就越少,需要開采的自然資源也越少。
首先是能源轉換過程中的節能(第一個減法),即能源轉換穆實奶岣摺N頤譴用嚎采、運輸到發電,再到用電,煤的熱量僅僅使用了不到1/4,也就是說超過75%的能量在能源轉換過程中流失了。如果轉換效率提高10%,那么消耗同樣數量的能源,我國的GDP可以增長超過30%。這就是說,中國在做減法上大有可為。
第二是能源使用過程中的節能(第二個減法),即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在能源使用方面目前我們浪費非常大。如果使用高效的分布式能源的消耗方式,就能夠節約大量能源。
第三是我們現在常規意義上的節能減排(第三個減法),也就是從產品上來節能。比如電燈的節能、建筑材料的節能等。如果把這三個方面加在一起的話,僅做減法,在不增加能源消耗、不增加污染的前提下,就可以實現我國GDP的快速增長I
一項制約因素:二氧化碳排放
與可再生能源相比,傳統化石能源在轉化和使用過程中會排I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受關注的問題。它與氣候變化、人類生存及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國際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二氧化碳的收集、運輸和埋存。中國的方向則是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再循環,將二氧化碳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這更加符合我們的科學發展觀I這就需要把以煤炭為代表的化石能源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能源形式綜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有機互補的能源鏈。這樣有助于解決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循環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既可以解決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又可以在人類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同時,使氣候和環境免受傷害。
綜上所述,世界當前的金融危機深刻地反映出世界經濟發展模式有待變革。當經濟開始康復的時候,如果還是采用原來的發展方式,我們的根本問題就得不到解決。資源問題不解決,環境問題就不能解決,可持續發展也不能解決,這是連鎖效應。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還沒有真正地在一起合作研究怎樣轉變全球的經濟發展模式問題,大家的主要精力仍放在應對金融危機上。事實上,我們更應該積極努力地找出危機的病源所在,以使危機盡量不再卷土重來,標本兼治。
新興工業化道路和新的發展模式都與能源革命、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有關。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上述“一個加法、三個減法和一個制約條件”所闡述的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通過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來建立新的增長模式和新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