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煤化工大國,但是,傳統煤化工的產能過剩問題也非常突出。在9月1~2日召開的2009'陜西榆林新能源發展高層論壇上,業內專家對淘汰傳統煤化工落后產能、科學發展新型煤化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表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H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和電石生產國,并且是唯一一個大規模以電石法生產聚氯乙烯的國家。傳統煤化工產品已明顯過剩,其中甲醇產能過剩50%、電石和焦炭產能均過剩30%以上。14個煤炭大省目前都在上煤化工項目。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我國甲醇產能2000萬噸,H量1100多萬噸。同年,我國甲醇表觀消費量為1232.9萬噸。目前,全國在建甲醇項目有25個,年產能在860萬噸左右。
據了解,《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明確提出要遏制煤化工產業的盲目發展。規劃指出,將堅持控制產能總量、淘汰落后工藝、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以及能化結合、全周期能效評價的方針,重點抓好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等示范工程。
參與石化產業振興規劃編制工作的石化協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表示,今后國家的煤化工產業政策是鼓勵結合中國國情,采取更加科學和穩步的發展模式。對于產能過剩產品或將會出現產能過剩苗頭的產品,國家將采取嚴厲的調控措施。
與會專家同時認為,發展新型煤化工需要具備充足的煤炭資源、水資源以及環境承載能力等條件,同時還需要有成熟的技術作為支撐。因此,建議各地企業規劃建設煤化工項目應立足實際,全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