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善義認為,實現低碳經濟和低碳社會的核心包括制度、價值觀念和技術創新等三個方面。
制度創新要求從國家宏觀調控的管理層面入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傳統產1的低碳化升級改造。實現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是發展低能耗高效的產業。不同產業的碳排放量可能相差甚遠。大量消耗能源的是工業制造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而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比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傳統產業的低碳化升級改造與調整是當務之急。目前1力爭盡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控制高耗能工業發展,減少和控制高耗能產品出口。應把節能和煤炭的清潔利用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術的研發;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進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技術以及碳收集與埋存技術的應用;更長遠看,應建立1可再生能源、潔凈煤、先進核能等為主體的可持續能源體系。
觀念創新要求從精神1生活的價值取向方面,推動人們從根本上改變生活與發展觀念,大力提倡低碳消費生活方式。推行低碳經濟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與建設低碳社會協同發展。低碳社會的提法涉及價值觀的轉變,政府應大力倡導新觀念。低碳消費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事情,從學校到媒體宣傳,都要引1人們崇尚“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消費觀念,使每位公民深刻理解和認識低碳消費的重要意義。建立全民低碳消費意識,是個長期教育與傳承的過程。應通過立法和道德教育等不同層面,提倡和鼓勵低碳生活方式,抑制不良的高碳消費。
技術創新包括大力發展新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等。無論是節能減排,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開發新能源,都離不開技術支撐。從當前我國的低碳技術發展現狀來看,短期內,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節能與能效提高技術,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技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主要行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與處置利用技術,生物與工程固碳技術,先進煤電、核電等重大能源裝備制奔際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