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工業結構升級和中小企業發展”集體采訪中表示,今年前兩個月的工業速雖然達到了20.7%,但我們并不能盲目樂觀,通貨膨脹的預期依然很強烈。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是調結構、促轉變,工信部將通過6項措施促進工業領域實現11%左右的增速目標。
李毅中說,從今年1~2月的統計數據來看,重工業增幅明顯高于輕工業,這說明高耗能行業增長速度較快,對節能降耗、節能減排任務的如期完成提出了嚴峻挑戰。李毅中指出,在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上,工業是大頭。工業占了能耗的70%,二氧化碳排量的70%,二氧化硫排量的83%。所以,工業節能減排如果抓不上去,全國的節能減排任務就完不成。因此,工信部今年把節能降耗、淘汰落后作為調結構、促轉變的一項首要措施,嚴控鋼鐵、建材、煤化工等過剩產能的盲目投資。
據李毅中介紹,對于落后產能,工信部統計了18個行業,落后產能占到15%~25%。比如煤化工行業是過剩的,目前甲醇開工率只有40%,但各地還有許多項目在E;多晶硅也是如此,去年產量達到1萬噸左右,同時在建的多晶硅項目還有6萬噸。
李毅中同時提醒,今年前兩個月PPI增長4.9%,燃料、動力、原材料價格增長9.1%。該指標一直到去年年底還是負值,現在不僅一下子由負變正,而且上升很快。因此,對今年通貨膨脹的預期要有所準備,要有應對措施。
另據了解,工信部今年實施的調結構、促轉變6項措施還包括調整投資結構、用消費來拉動經濟發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兩化”融合、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李毅中表示,依靠投資拉動增長現在已經走到頭了,中央財政不可能拿出T多的錢投到基礎設施和制造業上。今年新增的7.5萬億元貸款將主要用于支持自主創新、中小企業、新興產業和技術改造,不會放在擴大能力上,特別是不會放在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