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和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節能減排專題記者會上坦承,我國的節能減排形狄廊謊暇,今年將通過9項措施實現節能1.5億噸標煤的目標。而“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也將增加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指標種類,從而切實提高整體環境質量。
經初步核算,“十一五”前4年全國單位GDP能耗下降14.38%,累計節能約4.5億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下降9%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目標。
解振華表示,目前實現的節能目標與“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今年我國N劃采取9項措施實現節能1.5億噸標煤的目標。這9項措施包括:切實抓好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如對占工業總能耗70%以上的千家企業開展節能行動;進行能源審計,與國內外先進的能效水平進行對標;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抓N“限塑”工作等。解振華透露,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政府將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資金補助,金融機構也將給予融資上的支持。
張力軍指出,我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已完成了“十一五”減排目標,但是氮氧化物還在增加,這說明僅靠對二氧化硫和COD這兩種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是不夠的。他表示,在“十二五”環保規劃中,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一是在污染減排E標領域上,進一步延伸和擴展。根據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適當地增加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指標種類。同時,要把農業污染包含在內。二是減排的具體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結構減排。通過污染減排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三是在政策措施上,要進一步加強和完E市場機制和長效機制。四是進一步堅持和強化污染減排的責任制和問責制。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環境質量能夠全方位地得到改善。
另據了解,下一步,應對氣候變化將作為國家重大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也將作為約束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