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和通信技術隱藏的能源成本
在2013年,相當一小部分的全球人口在家庭和辦公室中使用超過140億的連網設備。隨著需要為越來越多的人滿足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到2020年連網設備的數量預計將飆升至500億。按此趨勢,2025年通信領域的能源需求將猛增至每年1140TWh——超過目前加拿大和德國每年用電量的總和。當設備處于“準備和等待”的狀態,但不執行任何特定功能時,大部分能量會被消耗掉。
在當前狀態下,聯網設備存在一個內在的悖論。它們擁有巨大的潛力,在許多部門和服務中提供了多樣化的效率,但它們遠遠沒有激發自己的潛能以實現高效節能。技術方案可以減少網絡連接的能量消耗,但需要政策來推動實施。本報告的目的在于為數字化社會的利益優化奠定基礎的同時,大大降低能源足跡。低功耗聯網的家庭和辦公室的愿景是旨在確保“高效節能”是“智能”的一個核心特征。
所有類型的設備都擁有了網絡連接性,這預示著一個關鍵性的進步,即可持續能源供應和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進步開拓了各個領域運營最優化的潛能,如運輸和物流、建筑管理、制造業、電力分配和消費等。使用基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解N方案可以促進能源安全和普遍能源獲取。在消費者層面,個人可從音頻/視頻娛樂應用程序中隨時得到更多的不同類型的數據和資料,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記錄日常生活或遠程訪問服務。許多以前孤立的使用相對簡單功能的電器和設備,現在可以遠程控制,并且能夠與其他設備進行交互。網絡設備的使用率——“網絡待機”模式即“永遠在線”到2020年可能達到500億,在2030年提高到1000億,并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提升到5000億 。
隨著網絡設備使用范圍的擴大,個人和社會將受益于更快地訪問多種類型的數據和服務;然而,“連接”卻導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速度驚人。信息和通信技術現在已經廣泛擴展到終端產品的使用。第一類包括所有處理和傳送數據的設備:網絡設備、網絡基礎設施、網絡本身和智能網絡連接系統作為一個整體;第二大類為邊緣設備—如打印機和機頂盒等不需要網絡運行的設備,但可以對網絡信號作出響應。所有這些技術即使在不使用時也消耗能量。從全球來看,2008年,具有網絡功能的設備耗能420 TWh,相當于法國目前的電力消耗量;到2013年,這一需求已經增長到616 TWh,超過加拿大當前的電力消耗量。隨著越越多的設備和服務在設計中納入連網能力,預計到2025年全球網絡設備的能源需求將達到1140 TWh左右。
在用戶層面,家庭和企業使用這些設備會抬高電費。在全球范圍內,使用這些設備將帶動電力需求和更多能源基礎設施的相應需求。2025年全球連網設備的能源需求預計達到1140 TWh,相當于目前全球耗電量的6%,超過俄羅斯目前的耗電量。考慮到最近相關預測顯示,市場對網絡設備的需求將比預期以更快的速度擴大,相關的能源需求可能比預期速度增長的更快。
按目前和預測的趨勢,網絡待機的能源需求是一個需要提起重視的問題。目前,許多設備在能源管理方面都沒有被優化,大多數是“充分的”維持網絡連接,也就是說它們不能夠完全斷電,始終保持連網狀態。雖然信息和通信技術可以使所有部門有效地節約能源,但目前很少有市場激勵以保證網絡設備本身是節能的。實際上,聯網設備80%的耗電量只是為了保持網絡連接。每個設備的用電量是很小的,但大規模部署和廣泛使用使得總耗電量變得相當大。
二、節能潛力的巨大機遇
國際能源署(IEA)分析表示,執行最佳可行技術和方案可以減少超過60%的電力需求。實施一系列的技術和方案使連網設備可以中斷電源或降低能源需求,而不失去提供網絡連接服務的能力。硬件、軟件、通信協議和技術標準的進一步發展對支持節能將發揮關鍵作用。在許多情況下,這些解決方案的實施需要制造商或消費者付出最小的額外努力或費用。
更好地協調能源消費與實際功能,對節約能源具有很大潛力。實現這種潛力的關鍵步驟是,確保在不執行主要功能(如傳送或錄制電視節目、加熱食物或水)的時候,此類設備的功率盡快下降到低功率模P,并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這種模式。通過將連網設備斷電和降低待機時段的耗電量,將大大提高全球能源效率——預計到2020年將每年減少待機耗電量近600 TWh,超過加拿大和芬蘭的當前耗電量的總和。
三、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案和行動
《國際能源署(IEA)關于高效網絡和高效連網產品的指導原則》概述了有效的網絡待機技術和政策。使每個連網設備更加節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綜合、系統的方法,解決不同類型的能源消耗,確定從硬件、軟件到通信協議一系列的有-行動,從而實現充分的節能效果。技術方案包括軟件和硬件的調整,使設備斷電時仍保持網絡連接或斷電卻維持網絡響應。其他的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是使設備按電力需求的比例進行實際工作,從而在處理和傳送較少數據時降低能量消耗。某些情況下,在網絡通信協議或網絡體系結構方面-改變,能夠使設備更加節能。移動產品在這方面是領先者——一些只需低至0.5毫瓦的電量就能提供網絡連接。這清楚地顯示出,只需接近0瓦特的電量就能提供網絡連接是可以實現的。
網絡待機解決方案的開發和實施需要大范圍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行動。各方必須共同努力;其機遇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價值鏈上其他利益相關者所采取的行動。
決策者:在價值鏈的不同部分的中起到研究發展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主要從事節能工作并確保發展能源設備和系統的合理性,并且提供鼓勵措施,建立市場驅動因素。
標準開發組織和知識產權供應商:為節能軟件和硬件的解決方案提供基礎和技術標準。
軟件和硬件開發商:設計出供設備制造商使用的解決方案。
設備制造商:整合軟件和硬件的方案,測定設備的能耗特性和節能特點。
網絡設計者:對什么樣的設備能夠連網,以及如何使他們成為網絡的一部分建立條款;確保在T絡通信中所有連接的設備都支持節能。
服務供應商:為終端客戶提供互聯網或其他數字化服務,使他們能夠管理批量采購并部署大量設備;他們有助于創造一個高效節能設備的市場。
電信行業:確保制定和實施支持節能的網絡設計。
消費者:在適當的引導下,做出高效O能的購買決策和調整設備以減少能源消耗。
四、為什么政策有主導作用
在缺乏對節O強有力的市場驅動力時,全球政策需要協調發揮作用,來控制設備在網絡待機模式下不斷上升的用電需求。政府需要迅速采取行動,以解決網絡待機并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目前針對單機待機的政策和程序(例如,用于電視中)不能直接轉移到網絡待機中,但其政策框架中的一些元素為O持長期的變化迅速奠定了基礎。世界各國政府已開始通過多種政策手段來解決網絡待機的功耗問題,有些已經實施了措施:韓國和歐盟已制定相關政策,美國也開始通過與業界達成協議來解決這類設備的問題,瑞士正在試行一個涉及服務供應商的消費者宣傳方案。
可以選擇實施一系列的政策,比如:
最低能效要求(MEPS)設置了功率極限,設備必須符合要求才能在市場上銷售。
能效標簽向消費者提供設備能耗特性的信息。
行業和政府之間的自愿協議,纖疽壞┣┰季托枰遵守一系列要求和目標。
激勵和獎勵為行業或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動力(如開發高效節能方案的研究機構)。
認證計劃是標準化評價,為設備提供關于一個設備的能量性能與其他相同或相似種類對比的信息。
五、實施行動計劃中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息與通信技術的全球化屬性,要求整個價值鏈中的政策和技術務必進行合作,這意味著所有利益相關者都要參與。因為驅動網絡的技術和大多數具有網絡功能的設備是在全球市場交易,國際合作和政府間的資源統籌是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和行業應共同努力,統籌投資去開發測試程序和方法 以及進一步研究連網設備的精確操作和能源需求。
在“待機1瓦特”(1-watt plan for standby)計劃之后,國際能源署(IEA)提出了一個新的行動計劃。該計劃屬于全球合作,涉及所 利益相關者。國際能源署將國際能源署“實施終端設備節能合作計劃的實施協議”(4E)以及“部長級清潔能源超高效設備和電器部署(SEAD)倡議”聯合起來,合作開發網絡待機的行動計劃。該計劃為優化數字化社會的利益提供了基礎,同時大大降低了相關的能源足跡。知識和經驗的交 ,以及資源和數據共享,將加快開發共同方法和政策的步伐。
該行動計劃對政府列出了三個主要建議:
1.在明確的、可測量的節能目標框架下制定政策:
提升連網設備的電源管理;
鼓勵在網絡連接低功耗模式下減少能源消耗;
幫助消費者減少他們的網絡設備的能耗;
鼓勵連網設備及系統節能解決方案的開發和獲取。
2.加強國際合作,為制定決策開發技術基礎,包括三個關鍵因素:
能源效率指標;
數據收集和數據共享;
開發國際標準的定義、指標和測試程序。
3.在建立或支持國際行動的工作中,提升數字化經濟大背景下的能源效率,政府應集中力量實現以下兩個目標:
建立國際政策平臺,促進對話、信息共享、趨勢跟蹤和解決方案的共同開發;
建立國際政策和產業平臺,促進關于確保連網設備和系統高效節能的對話,緊跟技術發展趨勢,從而使開發、部署和使用節能設備成為戰略重點。
實現低功耗的網絡家庭和辦公室這一計劃和愿景,以及確保“高效節能”是“智能”的一個核心特點,需要依靠各國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積極采取行動。需要在重點領域建立全球監管和戰略協作,加快推進制定政策和開發解決方案所需的國際標準和其他程序,制定確保這些方案得以實施的國家計劃,同時建立長期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