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路徑是至今為止最明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進行從高碳排放發展向低碳經濟的重大結構轉型的信號。
中國政府規劃的到2030年左右或更早讓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到頂峰的目標很具有突破性,體現在其提議的碳減排目標和主要經濟體承諾的大幅降低溫室氣體的廣泛趨勢上。
根據倫敦經濟學院的一項研究,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可能將在2025年達到頂峰。
這給商業發出的信號很明顯:低碳經濟的基礎已經具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公布了到202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相較2005年降低26%到28%的計p,歐盟承諾到2030年將國內溫室氣體排放叫1990年水平減少40%或以上。
中國也跟隨潮流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除了讓排放達到頂峰,中國還計劃:
到2030年將能源使用中非化石燃料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預計中國還將在十三五計劃中引入煤炭利用總量控制,定于明年3月開始實施。2013到2014年中國煤炭消費下降了2.9%,有證據表明這一數值將在2015年繼續降低。
將中國經濟的碳強度相較2005年降低60到65%。中國已經在解耦經濟增長和排放上取得很大成功,碳強度相比2005年水平降低了34%。1975到2007年間,中國通過電氣化鐵路基礎設施和其他改善措施將運輸行業的碳排放強度降低了87%。
到2016年底建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系統。中國已經在7個主要省市進行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試點,讓其成為管排量僅次于歐盟的地區。全國性排放交易系統包括對碳制定具有實質意義的價格,并將給投資者以明顯信號,將數萬億人民幣轉換為低碳、清潔和繁榮的經濟。
中國在提前兌現承諾方面有著良好記錄,已被普遍認可。因此,中國應在2020年更新其在巴黎協議中的承諾,每五年之后根據國家五年計劃的時間表再次更新。這將捕捉到中國經濟真正的創新速度,這是確保氣候野心得以實現以及促進私營行業合作關系的最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