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王薇、張辛欣)調查顯示,中小企業逐步克服規模小、資金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的弱點,節能減排意識增強,并通過產業集群等集約發展方式提高產出N和能源利用效率,成為推進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由全球契約中國網絡主辦的“關注氣候中國峰會”30日在京召開。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在會上說,隨著企業對節能減排問題認識的加深與市場機制作用的顯現,企業節能減排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去年,全國GDP能耗下降3.6%,完成年初的預定目標,企業“功不可沒”。
中國S業聯合會調查顯示,90%以上的企業認可以企業為主、政策為輔開展節能減排的模式。企業表示確實從節能改造中獲取了更大的利益,因而會有內生的動力。
與會專家稱,經過幾年轉型調整,大型企業節能空間已不大。相比之下,中小企業涉及行業廣、社會影響大,正逐步成為節能主力軍。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政策將很大的力度傾向在中小企業上。各級政府都制定出臺了一整套扶持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
如建立完善中小企業節能減排融資機制,落實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稅收優惠政策等。”中小企業也通過產業集群等發展方式,提高了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產出率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成為進一步推進節能的主力軍。
此外,節能減排對中小企業的意義還在于,它催生壯大了一個全新的行業——節能減排服務企業。據統計,到“十二五”規劃開始之時,我國節能服務公司從2005年的80多家增加到近1000家,產業規模近千億元。
中國石化負責人介紹,僅2012年,中國石化就投資5.2億元在所屬企業實施了2834個清潔生產方案,從生產源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這些大企業在技術進步、嚴格管理等方面的做法都值得中小企業借鑒,用以降低單耗、減少總量。”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李毅中說。
“節能減排,降低能耗既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節約資源就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企業要明確自己節能減排主體地位,對改善環境方面應做出表率。”全球契約中國網絡輪值主席傅成玉說。
全球契約中國網絡是經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正式授權在中國設立的地區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