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措施。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約束性指標,這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能源需求不斷擴大與能源短缺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國投欽州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朱逢民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進全社會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下大力氣狠抓節能減排工作。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遭遇重重困難
朱逢民認為,當前節能減排工作難以推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節能減排制度法規建設有待加強。近年來,全球市場主要能源價格不斷攀升,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能源需求的逐漸加大,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日益嚴峻,節能減排面臨的新問題、新要求不斷增多,現行法規政策已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管理制度上較多地體現了政府主導、依靠政府推動,對行政手段強調較多,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難以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節約能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節能減排配套政策不完善,優惠措施不明確,扶持力度較小;節能減排管理部門缺乏必要的執行手段。
二是節能減排工作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人懿蛔闃圃甲漚諛薌跖毆ぷ鞒中有效的開展;缺乏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全方位、系統地服務體系也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統計、評價、指標審議、監察、考核等節能減排基礎工作急需加強。
三是對節能減排工作資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強。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需要資金的投入,但在節能減排的投入方面顯得能力不足。
一些老企業,因負擔重,設備t舊,對落后的生產能力無法及時更新換代;一些企業在發展上重外延、輕內涵,重速度、輕視經濟增長質量,因節能減排的投入大、收效慢,投入積極性不高。一些企業技改項目需要資金缺口大,籌集資金困難。
“除此以外,財政支持對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力度還不大,對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節能設備更新改造缺乏資金支持,影響了節能減排的積極性。”朱逢民說。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要“多管齊下”
為了科學有效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提高節能減排的效率,朱逢民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全社會形成節能減排的良好氛圍。通過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節約能源法》、《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增強公民的<約意識和環保意識。
二是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資金投入,在經常性預算中,增設節能支出科目,安排相應的節能支出預算。節能減排的財政投入應該逐年增加,公共財政預算應成為政府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柱。財政支持可采用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等,進一步加大財政基本建設投資:節能環保項目的傾斜力度。
三是加大節能力度,減少城鄉污染。對燃煤火電組進行優化高度,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機組發電,實現電力節能、環保逐步向前推進。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嚴格減排責任目標考核;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淘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火電、造紙、酒精、化工、水泥等落后產能,加快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提高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繼續T進重點排污企業深度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健全完善脫硫、脫硝優惠電價、脫硫、脫硝機組優先發電調度、污水管網建設以獎代補、政府綠色采購等環境經濟政策,積極培育和發展基于市場化運作的T能減排服務產業,完善清潔發展機制、環境治理補償獎勵等機制和辦法,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四是嚴格把控環保收費方式及收費標準,加強對環保費用收支的審計。目前環保收費多、負擔重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環保部門成了中小企業的最大負擔來源。為了切實緩解企業的壓力,建議一方面要嚴格把控環保收費方式、明細收費項目和標準,減少不明的和不必要的收費項目;另一方面審計部門匾進一步加強對環保部門及下屬監測單位的環保費用收費和資金使用去向的核查和審計,并向老百姓公布,給予有效監督,以避免出現違規收取、以費養人的情況,應該將收取的環保費用于改造環保設備上來,并按照“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確保資金真正用到實處。(科技日報北京3月9日電江東洲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