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多起水污染事件在網上持續發酵,由此引發公眾對地下水污染的擔憂。由此筆者想到,各地產生的大量化工固廢,如果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其污染的水體滲入地下水源也會造成地下水污染。為6,化企應該未雨綢繆,必須對化工固廢處理引起高度關注。
在化工生產領域,工業固廢龐雜而量大,除人們常見的,諸如電石膏、磷石膏、堿渣、磷渣、化學尾礦等大宗固廢之外,還有各種橡膠制品、煉化油脂等殘渣,以及成千上萬種有機物固廢。這些化工固廢,或因處理技術不過關,或囿于投入與產出比過大,或緣于企業不屑一顧,其中相當一部分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而被企業選擇堆放,甚至有一部分被違法違規處理。
化工固廢長期堆放,極易通過滲濾液污染地下水,而如果如果選擇化工固廢堆放的地方不當,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特別是滲透性強的土壤處,可能是滲坑、滲井、地表裂隙附近堆放固廢,那更能快速造成地下水E染。
須知,我國地下水質下降已經到了非常令人擔憂的程度了。2011年,全國共有200個城市開展了地下水質檢測,其中屬于較差至極差水平的水質監測點比例為55%,與上年相比有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水質下降的速度是很快的。同年,在環保部等三部委發布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中,初步判斷我國地下水污染正在由點狀、條帶狀向面上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征求意見稿)》,列入了十大類52項技術,幾乎涵蓋了所有化工行業的大宗固體廢物,其技術支撐意義非常巨大。
當然,有了政策的“金剛鉆”,關鍵的問題就是業內化企是否愿意攬治理固廢這個“瓷器活”了。這一方面取決于其主觀態度,即社會責任心的強弱;另一方面取決于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治理資金。對于前者,可以通過學習教育增強企業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而對于后者,則需借助政府的力量,在治理項目融資、稅收、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企業支持。
形勢嚴峻催醒悟,眾企合力重環保。任務繁重,時不我待。筆者呼吁,化企切勿輕視化工固廢,當須引起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