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網訊: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力來源,中國將成為全球綠色能源投資的領頭羊。專家預測,人類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2015年將成為地球命運的轉折點。
美國總統奧巴馬2月12日就氣候變化問題向國會下達最后通牒,稱國會必須擬定計劃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并適應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風險,否則白宮可能將單獨行動。
據外電報道,為使美國總統奧巴馬不簽署飽含爭議的“KeystoneXL”石油管道提案,大約3.5萬名民眾2月17日在華盛頓國家廣場舉行集會,呼吁奧巴馬履行競選諾言,拿出實際行動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
英國著名自然災難專家、世界知名環境科學家比爾·麥克古爾在著作《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類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2015年將成為地球命運的轉折點。
就連一向以關心國際金融形勢為主的世界銀行也在2012年11月發布了一份名為《降低熱度》的報告。報告指出,如果我們任由全球變暖的趨勢持續,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會上升4℃。報告認為,這一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沿海城市可能被淹沒;糧食生產風險s大;水資源匱乏情況將進一步惡化;生物多樣性會遭遇不可逆轉的損失。
在過去10年里,煤炭幾乎占據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50%,其增速甚至超過了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報告預測,中國的煤炭需求將在2020s達到頂峰,并將持續至2035年。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力來源,并在2035年接近第一大電力來源——煤炭的發電量。
從現在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長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盡管世界各國對于低碳能源的使用與開發都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但是未來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仍將主導全球能源的消費與使用結構。
可再生能源迅速增長的原因在于其技術成本逐年下降、化石燃料價格不斷上升。此外,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不斷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011年,全球對各種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約為880億美元,2035年將增至近2400億美元。
幾乎全世界各大能源消費國都已經宣布了自己的目標和措施:中國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6%;美國則采用了新的燃料經濟標準;歐盟承諾到2020年,將把能源需求削減20%;日本試圖到2030年將電力消費削減10%。雖然這些舉措有助于改善過去10年全球能源效率表現不佳的局面,但是全球節能減排可挖掘的潛力依然十分巨大。
最近這些年中國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進樟司藪蟮耐蹲剩這些投入也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目前全球風機產量約有30%來自中國,全球約有20%的太陽能發電量來自中國,可以說,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之路影響全球。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近日說,要全力推進污染減排,PM2.5監測、信息發布與綜合治理,改革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
據介紹,2012年,主要污染物減排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11年減少2%以上。實施重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74個城市496個點位按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開展監測并按時發布數據。加強和改革環評制度,實行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公開。農村“以獎促治”中央累計投入135億元,2.6萬個村莊、5700多萬農村人口受益。
周生賢要求,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創造亮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應對熱點,全力推進污染減排,PM2.5監測、信息發布與綜合治理,改革完善環境影響評價等十項工作,在深化改革上有所突破,在推進重點工作上有所突破,在改進y作作風上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