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確定的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五個重點方向中,第三項是加快推廣國內外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技術和工藝,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適用清潔生產技術普及率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從中不難看出,節能(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本質上也是節能)與清潔生產是企業技術改造的核心。
節能并不是一個新話題。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我國就提出,節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長期方針。再往前看,建國之后由于供應不足和物質匱乏,“隨手關燈”之類的節能口號到處可見,節能是我國一直倡導的傳統美德。但是在很長時期內,我國以有色金屬工業為代表的基礎工業,一直以粗放型增長方式在發展。粗放型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增加產量,這種增長方式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產量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高,成本較高,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經濟效益較低。過去,砩金屬工業的一直以“傻、大、黑、粗”的形象示人,其中“粗”主要指的就是增長方式過于粗放,能耗過高,生產過程中大量消耗著水、電、原材料等能源資源。加之一些企業管理上的“粗獷”,“跑冒滴漏”現象非常普遍,對能源資源的浪費非常嚴重,令有識之士痛心不已。在“大干砩稀薄⒁晃蹲非缶濟增長速度的年代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取得了產量的快速增長,從一個小行業一躍發展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大行業、重點行業,同時躋身世界有色金屬大國之列。成績固然可喜,成就值得稱道。但一系列喜人成就、一組組輝煌數字的背后,是建立在對能源資源極度浪費磯宰勻換肪臣大犧牲的基礎上換來的。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近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任務要求。集約型沓し絞絞侵岡諫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砉有色金屬工業也走上了集約型增長之路,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從行業到企業,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在推動工業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我國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很大貢獻。隨著“十一五”以來國家節能政策的不斷收緊以及企業節能水平的不斷提升,“十二懟逼詡溆猩金屬工業節能減排的難度也相應在增加:能夠出臺的政策和推廣的技術在“十一五”已經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節能途徑在減少,進一步節能的難度和成本在增加,這就需要有色金屬企業在技術上尋求進一步的創新和突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面對的不確定因碓讜黽印⒎⒄掛求不斷提高,如何推進節能減排,需要行業企業創新思路,打破常規,從大處著眼,從關鍵環節入手,切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進一步深入。未來的節能潛力,需要在有色金屬工業發展進程中進一步深入挖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節能潛碇所在。
與節能同等重要的便是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生態產業和生態工程中一類生產方式。199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重新定義為:在工藝、產品、服務中持續地應用整合且預防的環境策恚以增加生態效益和減少對于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和風險。清潔生產體現的是“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改造產品設計、替代有毒有害材料,改革和優化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物料循環和廢物綜合利用多個環節入手,達到“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目的。對于有色金屬企業來說,推行清潔聿,既保護了環境,也為其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技術保障,促進企業的科學發展,是一項“雙贏”,甚至“多贏”的政策措施。過去,由于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生產效率低下,發展方式粗放,有色金屬行業及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生產過程中注重產量提升,忽視了環境保護,特別是生產過程聿生的工業“三廢”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對當地環境產生了污染,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血鉛事件”,更是在公眾中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恐慌思想,一些地區、一些群眾戴著“有色眼鏡”冷眼看待有色金屬行業,甚至對新建項目“人人喊打”。其實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碚策規劃要求與指導下,在行業協會積極引導幫助下,有色金屬行業及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工藝提升、設備升級,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追求可持續發展,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大幅提高,“兩高一資”產品占比重大幅下降,產業結構“兩型”化特征開始顯現。同時,各硪不極行動起來,以企業自愿和政府指導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對企業生產全過程的重點環節、工序產生的污染進行定量檢測,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對策、制定方案、減少和防止污染物的產生,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治污水平、清砩產水平。在國家和各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有色金屬工業正逐步告別“傻、大、黑、粗”,加快向“高、精、尖、特”華麗轉身。
因此,有色金屬工業要想按照工業規磣叩吞忌產、可持續發展路線,要想通過科學發展成為響當當的綠色行業,就必須堅持節能與清潔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有色行業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的今天,單純的產能擴張式投資已經難以為繼,積極進行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生產效率是未來有色金屬企業的轉型方向,而節磧肭褰嗌產則是企業技改的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