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的艱難,就是轉型的艱難。
發改委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單位GDP能耗僅下降1.6%。而根據年初發改委發布的2011年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目標,今年單位GDP能耗應下降3.5%。抬頭一望,距離完成年度任務的時間寥寥無幾,目標實現不足一半的現實沉重地擺在面前。
“十一五”期間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大運動”我們仍然記憶猶新,未來“拉閘限電”似乎再次成為大概率事件。我們不禁要問,2011年節能減排的嚴峻局面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運動”過后 功耗抬頭
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經歷了2010年的拉閘限電潮后,高耗能企業用電開始出現反彈。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前5個月,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近一半。這一趨勢:下半年仍未明顯改觀。
從用電量占比較大的化工、建材、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來看,前11月,四大行業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12.7%。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數據的背景還是在最近一段時期第二產業用電增速整體回落的背景之下得出的。
今年從春到夏的那場電荒,成為這場報復性“功耗狂歡”的注腳。從今年4月份開始,華中、華東、華南地區多個省市相繼出現電荒,高能耗行業大幅反彈,便是造成“電荒s的關鍵原因之一。2010年年底,受“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重工業增速大幅減緩,2010年12月重工業增速為13.7%,僅比輕工業增速略高0.7個百分點。而2011年一季度,重工業增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3月份重工業增速為15.8%,比輕工業增速高了2.8個百分點。
2011年7月8日傍晚,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消息稱,今年電力需求增長的12個百分點中,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等六大高耗能行業拉動了5.1個百分點,從目前看,六大高耗能行業仍然是全社會用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這已經不是這個主管能源事務的國家能源局第一次對高耗能產業提出批評。
在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該局電力司司長許永盛在談及今年部分地區出現“電荒”時即表示:“從深層次看,(電荒)很大程度仍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粗放、過多依賴能源資源消耗和體制機制尚待完善等問題所致。”
而在此前國家發改委召開的2011年全國電力迎峰度夏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也指出,當前工業生產特別是部分高耗能行業增長較快,必然帶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加劇迎峰度夏供需矛盾。
能源局7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前5個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854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等六大行業合計用電量8873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48%。
能源局稱,全國用電需求增長的12個百分點中,有5.1個百分點是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和石化這六大高耗能行業拉動,分別拉動了1.3、1.5、1.2、0.5、0.5和0.1個百分點。
這正凸顯了我國依靠重工業拉動經濟增長的慣性仍在,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任重道遠。去年,由于“十一五”節能減排硬性任務壓頭,部分高耗能產業一度被壓制,部分高耗能企業報裝電力裝機甚至不被允許接入電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