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智庫發布研究報告認為,2012年我國工業節能減排面臨投入不足,中西部短期內面臨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兩難困境,缺乏差異化的工業節能減排政策,工業節能減排管理基礎薄弱等四大問題。
2011年,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所采取的措施的反彈效應開始顯現,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6%,離完成全年目標的差距還很大。
賽迪智庫工業節能減排分析課題組認為,2012年,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深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給工業節能減排帶來機遇,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嚴峻挑戰:技術性節能減排難度加大,全球氣候變化博弈日趨激烈, 色貿易壁壘加速形成。
目前,我國90%以上的節能減排項目都需要在金融資本的支持 才能實施。由于節能減排專業性很強,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項目評估能力有所欠缺,信貸意愿不足,企業融資成本相對較高,通常形不成可變現、可用于抵押的優質資產等。
賽迪智庫認為,現行節能減排鼓勵政策多是針對工業企業,缺乏對金融系統的有效引導。此外,工業行業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尚未建立,能效標準及節能減排設計規范欠缺,標準對工業節能減O的引領支撐作用尚待加強。
從地區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點、能源資源稟賦、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較大差異,從東到西呈現高耗能工業比重越來越高的趨勢。特別是一部分東部地區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利用一些中西部地區急于發展經濟的沖動,進行產業轉移。長期看,以“兩高”行業發展帶動的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能源資源的高愫奈代價的,是不可持續的。
從企業看,同一行業中不同企業間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電解鋁行業中最好企業的綜合交流電耗為13000千瓦時/噸鋁左右,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而最差企業為16000千瓦時/噸鋁。
賽迪智庫認為,現行的節能減排政策沒有切實體現地區差異和企業差異,既不利于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也不利于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發揮競爭優勢。
賽迪智庫建議,創新工業節能減排投融資機制,研究并制定差異化工業節能減排政策,嚴格新上項目節能評估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X。推動建立工業節能減排績效評價制度,進一步落實落實工業節能減排有關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