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日前正式發布《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我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將圍繞四大任務展開,以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
《規劃》確定“十二五”將重點l油氣資源、煤炭與煤層氣資源、鈾礦資源、化工及非金屬礦產等六大領域開展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工作。
資源環境矛盾加劇
當前,我們正處于資源環境矛盾日益加劇的時期,國土資源面臨嚴峻的形勢。一是國土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少、稟賦差,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稟賦和可供性嚴重不足。二是快速工業化、城鎮化促使我國國土資源消費快速增長,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需求旺盛。三是粗放式資源開發利用加劇資源儲量消耗過快,石油、天鈉等重要資源保障程度降低。
資源消費快速增長,加上粗放式的開發利用方式,以及募收治環境對我國利用國外資源的約束條件,使我國資源供應和保障程度面臨新的挑戰。轉變現有的資源理念和資源管理觀念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研究員陳從喜認為,必須從單純的資源供應向提供資源保障和高效集約利用資源并舉轉變,全面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和資源利用水平,應對日益嚴峻的困難局面。在充分認識資源、環境有限承載力的基礎上,把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以最小的資源消耗來主動調控社會經濟發展,徹底改變資源浪費和低效利用,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高效開發、綜合利用、循環利用和集約利用,為國民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和⒓野踩提供支撐。
勾畫綜合利用藍圖
《規劃》確立了“十二五”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總體目標。一是用3年時間基本查清我國石油、煤炭等20多個重要礦種資源開發T用效率現狀,完成大中型礦山資源綜合利用潛力評估。二是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和節約利用水平。2015年與2010年相比,在動用相同資源儲量的情況下,多回收資源5%。三是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規模要顯著提高。8%~15%的石油、天然氣等重要礦產的難利用資源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四是建設60個以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實施600個左右示范工程,帶動整體水平的提高。五是建立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長效機制。形成完善的標準規范,激勵約束政策不斷完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遠景規劃勾畫了礦產資源利用的藍圖。
到本世紀中葉,國土資源調查評價等的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資源利用結構得以明顯優化和改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資源有效供應和高效利用能力顯著增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形成。資源保障與生態保護有機統一,人地關系和諧協調,國土資源的有效供應、科學配置以及高效、清潔、安全和持續利用全面實現,對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不僅較好地滿足經濟社會收茍宰試吹男棖螅還將發揮資源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支撐作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推動生態文明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按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以礦產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為主線,以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礦山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政策引導和制度約郟嚴格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準入,加強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監管,擴大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規模,確保資源的高效開發和有效保護,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推動礦業走節約、綠色、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國礦產資源呈“三多、三少”的特點:一是小型礦床多,大型礦床少。截至目前,全國查明資源儲量可供開發利用的礦床中,平均每10個礦床中有1個大型、2個中型、7個小型及以下礦床。二是貧礦床多,富礦床少。石油除少數高產油田外,大多是高含水低產油。三是共生、伴生礦床多,單一礦床少。
我國礦產資源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只有高效和集約利用、綜合利用礦產資源,才能充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我國礦業的集約化及現代化程度仍然偏低,開采技術方法比較落后,礦產資源的破壞浪費相當嚴重。必須T真貫徹“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鼓勵和促進規模開發和清潔生產,擴大礦產資源有效供給來源。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擴張型發展模式上,事實證明,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及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全過程和整個礦業領域,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 記者 王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