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0萬噸/年乙烯項目目前進入到快速施工階段,針對外界擔憂的環境保護問題,武漢石化總經理黨委書記邱安翔27日表示,將采用多種措施踐武漢“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努力使其成為中部地區循環經濟的示范園區。
邱安翔x,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包括9套工藝裝置及其大量配套工程,早在項目前期階段武漢乙烯就非常重視環保工作,在產品方案優化過程中結合湖北及中部地區特點,選擇附加值高、適銷對路的產品。在工藝技術路線的選擇上,規劃設計階段就注重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成熟、可靠的工藝技術,盡量選擇物耗、能耗低及“三廢”排放少并容易治理的技術,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通過多次組織專家討論,優化產品和工藝方案,環評報告2006年底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批復。項目的初步環境影響評價為:本工程對大氣、地表水、聲環境、土壤、地下水和農作物等的影響均可達到當地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或相應的標準。
未來項目運行后,各裝置排放的廢氣分為工藝廢氣和煙氣。在可能的情況下,工藝廢氣被工藝回收或用作燃料,不能回收時,高濃度含烴N體排入火炬系統回收或燃燒后高空排放,煙氣和不能入火炬的低濃度含烴氣體在滿足排放標準的情況下高空排放。無論采用那種治理措施,其最終均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廢水方面,將根據“清污分流、污污分流”的原則,把污水排放劃分為六個系統,即含油污水系統、含鹽污水系統、生產污水及污染雨水排水系統、生活污水系統、清凈廢水排水系統和清凈雨水排水系統,分別收集不同性質的污水集中處理排放。
在污水處理方面,在廠區東南角建有污水處理鄭處置本工程排放的生產污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達到國家標準后排至界區外。各生產裝置內均設有生產污水及初期雨水儲存池,可收集正常工況被污染的雨水及火災時被污染的消防水排水。全廠設有事故池、雨水儲存監護池,可確保事故工況全部污染排水收集,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此外,該項目還建有監測站,對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進行各項指標的監測。
邱安翔表示,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的裝置規模大型化,單線生產能力符合經濟規模。對/三廢”的治理采用先進可靠的技術,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全廠性清潔生產措施:各工藝裝置選擇技術路線時,將能耗低及為降低能耗而采用節能新技術和新工藝作為主要的選擇因素來考慮;回收利用生產過程中余熱、余壓,盡量回放工藝過程中排出的可燃氣體作為燃料利用;設置火炬氣/收系統,將回收的火炬氣作為燃料加以利用;公用設施盡量靠近負荷的主要用戶,以縮短公用工程管線,降低能耗;蒸汽分等級使用并充分利用其能位差,采用熱電聯產,設置蒸汽凝液回收系統;做好設備、管道的保溫、保冷,保溫、保冷選用絕熱效果良好的材料,以力求最大限度地減少/量和冷量的損失。
本項目使用清潔原輔材料,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以節能降/為原則,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對污染物的產生和處理處置的控制,滿足清潔生產的要求,在國內石化企業中屬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