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自漢至明,版本不一,但最被人認可的一點是,他們自蓬萊下水,渤海之水皆不沾身,此后數百年,橫渡渤海需要下水的僅張建一人,那是十年前,渤海還“健康”。
但此后,這片半封閉的內海成了化工業的天堂,在環T海的13個沿海市,化工企業林立,生活污水、農藥、化肥殘留不斷流入這片海域。加之陸地河流入海水量縮減,導致了這片自凈功能原本脆弱的海洋滿目瘡痍。
隨著蓬萊海域的溢油事件發生,渤海生態再次面臨威脅。然而這聲代價慘重的警鐘,也未必能喚醒人們對渤海的憐憫。
水母之海
從瓦房店市沿著城八線一路向西,五色的彩旗逐漸增多,這是在慶賀第七屆城市運動會的帆船比賽在仙浴灣旅游渡假區舉行。
9月20日,比賽如期舉行,烈日下的海邊照得人眼睛生疼,但能依稀看到遠處星星點點散落著的船帆。夕陽西下,運動員們逐漸上岸,但他們或許沒有發現,和他們一起被沖到岸邊的,還有大小不一、已經死亡的白色霞水母,在兩三米長的沙灘上,甚至有數十只之多。
在海洋專家眼中,水母的牧客ǔ;岜蛔魑海水質量的檢測標準之一。根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報道,水母大多存活于死水區,生命極度頑強,它幾乎不需要氧氣,因此隨著水污染的嚴重,營養物質豐盛,災難性的浮游生物大量出現,水母便開始繁盛。水母的出現,并不是環境改善的現象,而是環境惡化的表象
在這片海域,印證這種說法的依據并不難找。
從仙浴灣的沙灘向西南望去,橫亙著中國長江以北的第一大島—長興島。一年半以前,國務院批準將其定位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八線在這里走到盡頭。島上有日本區、韓國區,造船、鑄造、建材和礦業是島上的支柱產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將在這里建成。
而此去以南30公里的松木島,又是大連市“一島十區”的重點園化工區,始建于2005年,以大化集團搬遷改造為契機而成立,是遼寧省沿海經濟帶開發重點支持區域。目前,松木島上有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20多家。
根據當地居民向記者介紹,起初,松木島沿海以養殖海參為主,但隨著化工園區的建立,T少養殖戶在獲得了國家補貼以后,便離開了松木島,但松木島和長興島之間的交流島,海參的養殖仍在繼續,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兩年養殖的海參容易長出白點后,大量死亡。養殖戶向記者抱怨說,這是因為海水被工業污染了而造成的。
這令養殖戶不得不在海參池里撒上數十種藥物,對這種情況進行防治,而海參池的水,將定期與海水進行排補。
但對于海參死亡的現象,松木島上最大的化工企業大化集團大連瑞霖化工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人向記者說:l這跟我們沒有關系。”據了解,這是我國最大的復合肥企業之一,僅松木島生產產能便達到100萬噸。但這位工人的說法很快受到了其他工友的反對,他們表示企業對空氣和海水都有污染。“挖掘機在廠房里干一天就能銹,你說有沒有污染?”這名員工反問記者,他還說工廠的幾個排水口,都直接伸到海里,排污的時候海面上會激起一層層的白沫。
記者在松木島走訪的時發現,距離這家企業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坐落著松木島污水處理廠,廠房大門緊閉,沒有門衛,里面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說:“沒開工。”
冰山一角
類似長興島這樣的開發區,在遼寧省有55家,其中國家級13家,省級42家。而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的數量,在遼寧更是數不勝數。
其中,石化工業的發展的浪潮正在逐漸狂熱。
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統計,今年前4個月,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接近1.3萬億元,其中石化工業實現總產值2523.2億元,同比增長29.7%,此外,遼寧的另一項高產值產業來自于裝備制造業,其中以船舶制造為主,這同樣屬于高污染產業。
大型船舶制造、港口和油田,是石化產業的完整產業鏈重要的環節,而遼寧除了優良的港口、船舶制造基地以外,石油、天然氣、油-巖的儲量均在全國前列,其中遼河油田年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可穩定開采20年。
-此,2005年出臺的《遼寧省石化工業振興規劃綱要》表示,石化工業是遼寧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一五”期間,要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
此后,遼寧的石化工業如沐春風。根據沈陽大學羅丹程博士為遼寧省發改委所做的《遼寧石化工業“十二五”發展策略研究》中指出,在上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原油加工量和其他石化產品的產能均占全國總產量的25%以上,H2009年前3個季度,遼寧石化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07.05億元,利稅超過400億元。
H字的背后,是密集的石化園區,僅僅中國石油集團所屬的油田和大型石化企業,便有7家,此外,華錦集團、大化、沈化、錦化又構成了遼寧化工產業的主體。而為了運輸的便利,這些大規模的產業園區,通常緊鄰港口密集建設。
因此近幾年發生在遼寧的石化事故明顯上升,其中大連在一年間,便發生過兩起震驚全國的石油爆炸事故。
盡管羅丹程博士在研究中指出,遼寧石化生產在污染物排放、產品質量、能耗物耗等方面與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不符合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但遼寧對于“油頭化尾”這一現象耿耿于懷,因此發展石化的腳步在遼寧并沒有放慢。
根據中國化工報的署名文章記載,在“十二五”期間,遼寧將打造大連、盤錦、撫順、遼陽、阜新五大千億元石化產業基地和16個產值百億元以上的石化園區。
到2015年,將大連建成世界級大型現代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形成5000萬噸煉油、200萬噸乙烯、200萬噸對二甲苯的生產規模;盤錦原油加工量突破3200萬噸,形成乙烯180萬噸、重交瀝青700萬噸、合成橡膠90萬噸、環氧乙烷20萬噸的產能。屆時,遼寧石化行業可望實現年銷售收入1.4萬億元……
在這些巨大的收入面前,幾乎沒有政策考慮到渤海承受污染的能力。
海洋垃圾筒
遼寧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N之所以成為遼寧,是希望“遼河流域,永遠安寧”。其中的遼河流域,便是指的三條流入渤海的河流之一。現在看來,這樣的希望變得渺茫起來了。
早在十余年前,關于治理遼河水污染的《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早已出臺,其中指出遼河有超過一半的水質仍未達到“九五”提出的水質目標,為劣V類水質。其中,2000年向遼河流域排放的COD(化學需氧量,衡量水體有機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總量為58萬噸,當年的總量控制目標是27萬噸。
庠凇熬盼濉逼詡洌用于對遼河工業點源的投資有2/3并未落實。
但這一切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
在2008年,由國家發改委會同14個部委和企業的歷時一年半的調查出臺《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指出,除了淡水環境基礎條件逐年降低以外,流域淡水入海量已經明顯減少,與1980年前后時段相比,陸地河流入海水量減少379億立方米,減少47%。這導致了渤海鹽度明顯升高,地下水礦化度和氯離子濃度增高,淡水咸化、水質變差,去了原有使用價值。對于治理渤海,這并非第一個規劃。
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院夏青曾對記者表示,在中國現代工業發展進程中,渤海發揮了“海納百污”的作用。以山東省內的小清河為例,全長237公里的河流,在2010年帶入渤海的污染物就有11.3萬噸COD,252噸氨氮、128噸總磷、500噸石油類污染物、655噸重金屬和5噸砷。
除去陸地給渤海帶來的環境災害以外,原油的溢出也給渤海帶來了滅頂之災。根據國家海洋局一份從未對外公布的《渤海T合整治規劃》中記錄的數據顯示,“1979年勝利油田排入渤海的原油達45708噸;1987年秦皇島港輸油站溢出原油1470噸;1986年渤海2#平臺井噴,泄漏大量原油;1990年巴拿馬籍貨輪與利比亞貨輪在老鐵山水道碰撞,造成溢油面積達120平方公里,并于四天后誘發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的赤T;1998年底,勝利油田發生油井架倒塌,持續溢油近6個月……”
而在不斷地出臺治理規劃與不斷地與海洋污染博弈之中,渤海是否會成為死海已經被提上臺面。
然而尾⒎巧婧2棵挪輝腹芾恚根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鄒景忠曾向媒體記者解釋,海洋部門不上岸、環保部門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門割據現象,以及地方政府的各自為政、相互推諉,是渤海污染無法得到根治最為關鍵的因素。
這也就是不少專家所說的“十三太保,五龍鬧海”(13個城市,5個涉海部門)。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渤海灣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帶魚、鰳魚、真鯛、野生牙鲆、野生河豚等魚類幾乎絕跡。
或許這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