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中國將停止審批新建焦炭、甲醇等傳統煤化工以及內外資維生素C項目,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現代煤化工試點,以此來抑制煤化工及維C鏌等找嬙瓜緣牟能過剩問題。昨日(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第四次部門聯合信息發布會,通報了相關產業產能過剩和盲目建設情況。
煤化工產能過剩加劇
近年來,中國煤化工項目盲目擴建的態勢不斷擴大,但開工率卻在不斷下滑。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李寧寧表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煤制油項目總規模已超過4000萬噸,煤制烯烴總產能200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250億立方米,這些項目的總投資已超過1F億元。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產國,煤化工產業分為傳統煤化工和現代煤化工兩種。傳統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電石4種產品。近年來,傳統煤化工的產能增速高、產品供大于求的態勢不斷擴大,裝置開工率卻不斷下滑。以甲醇為例,受進口劇增影響,今年甲醇的產能利用率僅有42%,但目前全國在建甲醇項目25個,新增產能860萬噸,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后,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矛盾。
現代煤化工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二甲醚、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等,但是,現代煤化工項目的一次性投資高、技術裝備復雜,資源占用量大,不具備進行大規模建設的條件。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袁隆華表示,目前部分煤炭資源產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不顧生態環境、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現代煤化工工藝技術仍處于示范階段的現實,盲目規劃布局了大規模的現代煤化工項目。
李寧寧說,煤化工產業出現產能過剩除了國內煤多油少氣貧的客觀原因外,還包括市場信息失真不暢,對市場全球化、化工產品波谷>期化的認識不清、追求短期效益、片面追求增長速度、一味地追求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等原因。
據悉,今后3年停止審>、建設單純擴大產能或者不符合準入的焦炭、電石項目,對合成氨和甲醇項目實施上大壓小、產能置換,加強土地、環保、金融等方面的監管,堅決杜絕違規項目建設。對于現代煤化工項目,今后3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試點。
風電投資盲目過熱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幾年發展,全社會投資風電的積極性已經形成,但對于風電設備的投資盲目過熱,導致近期難以消化過多產能。他透露,當下我國有70多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真正具備能力的僅有10家左右,能夠有能力形成批量的在3家左右。
史立山說,由能源局科技司牽頭組建的風電行業標準領導小組已經成立,今后還要建立風電設備檢莧現せ構。此外,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實驗風電場等基礎性的工作也都在建設過程中。他表示,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積累,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才能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