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7月11日公告2011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共涉及2255家企業,其中河北、湖南、山西三省成為淘汰漢蟛能涉及企業最多的省份。按要求,被列入名單的企業落后產能,要在2011年底前被徹底淘汰。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指出,此次,水泥行業與造紙行業是淘汰產能最多的兩大行業,據工信部統計顯示,水泥行業須淘汰落后產能15327萬噸、涉及782家企業,而2010年落后產能淘汰涉及水泥企業762家,產能1.07億噸。經過近幾年的落后產能的淘汰,水泥產能過T狀況已經明顯緩解,行業景氣度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何有效的避免落后產能死灰復燃是保障水泥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效率的重點。
鋼鐵行業仍是淘汰任務最重的行業之一,共計有3122萬噸煉鐵產能、2794萬噸煉鋼產能需要淘汰,涉及企業154家。此次鋼鐵行業落后產能的淘汰雖然也是民企打頭,但萊鋼集團、河北鋼鐵、首鋼長治等大型國營鋼企也有落后產能需要淘汰。自2005年起,鋼鐵行業一直深陷“產能越限越多”的怪圈,現今,鋼鐵行業生存境況堪憂,有效的實現落后產能的淘汰對緩解行業現狀非常有利。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究其根本成因,有以下三點:第一,由于政府配置資源,沖淡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引發了諸多產業的產能過剩;第二,壟斷產業制造了產能過剩,由于眾多壟斷企業盲目擴張,才導致了一輪又一輪的產能過剩,這是產能過剩產生的體制性原因;第三,投資過旺加劇了產能過剩。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我國近年來一直在進行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總體而言,落后產能的淘汰為我國工業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力的條件,但我國政府在落后產能的淘汰上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包括數據統計、市場監控、員工安置等等,如何尋找合適的方式實現落后產能的有效淘汰仍是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