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全面收緊,電荒、用工荒、錢荒等相繼來襲等多重壓力疊加之下,中小企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陣痛”。
記者近日獲悉,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帶隊,全國工商聯歷時兩個多月"對16個省的中小企業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調研發現,當前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錢荒”問題,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加嚴重。
相關人士對記者說,工商聯已將調研報告遞交給了國務院,國務院非常重視這一情況,并轉給銀監會等有關部門。繼銀監會出臺貸款新規緩解小企業錢荒之后,其他部委也將陸續出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
“油荒”陰霾未散
“水荒”迅速擴展,“南澇北旱”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以臺灣為例,由于梅雨季節降雨量不如預期,目前正面臨8年來最嚴重“水荒”,西部10縣市面<限水困境。
由于半導體、面板、塑化及鋼鐵業都是每月用水超過千噸的產業,臺灣<關人士表示,萬一進入第三階段分區供水,這些行業的廠商勢必減產。
與此同時,<油荒”的陰霾也并未散去。
在重慶涪陵,不少農民因為沒有汽油而無法開動自己的<秧機。當地一位農民表示:“由于誤了插秧季節,糧食產量就要降低,大概的經濟損失在50%左右。”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認為,市場供應偏緊主要是消費大幅增長導致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成品油消費6187萬噸,同比增長13.6%,其中柴油消費同比增長15.1%;成品油消費增幅高于產量增幅3.6個百分點。成品油庫存持續下降,3月末降為1390萬噸,環比下降8.8%;其中柴F庫存770萬噸,環比下降15.2%。
5月底,發改委已經發布預警:二季度是國內成品油傳統消費旺季,再加上部分地區電力供應緊張,預計國內油品供應形勢仍不容樂觀。
作為資源性產品,煤、電、油、氣緊密相關,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油荒”成為現實,其傳導作用不容低估。
“電荒”倒逼結構調整
記者了解到,江蘇一些地區目N已經有企業接到限電通知,一些企業明確判斷未來會被采取限電措施,而浙江也有企業表示,迎峰度夏期間,也將會收到限電通知。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預警,若來水偏枯,持續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國網公司經營區域電力缺口將達到4000萬千瓦,華北、華東和華中電網缺口將分別達到800萬千瓦、2000萬千瓦、1200萬千瓦。
從供給面看,中電聯認為,由于近幾年電源新增的ё槔嘈徒峁埂⒌厙結構不均衡,使火電比重快速下降、新能源發電比重提高、西部地區電源裝機容量占全國總量的比重快速增加,而相應的電網建設沒有跟上,導致全國性的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嚴重受限,東部、中部地區的季節性電力缺口增加,反之西部、東北地區富余的電力無法輸送到東Р浚這是典型的結構性缺電格局。
一邊是電力工業結構性原因造成的供電能力不足б槐呤歉吆哪芐幸道動的用電需求猛增。從中長期來看,如何抑制不合理的高耗能需求,推動產業結構朝著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成為必然之路。
“用工荒”倒逼發展方式轉型
目前的用工荒已經蔓延到全國范圍。
在這場“用工荒”中,最先F波及的無疑是中小企業。據民建中央的調查,超過90%的受訪珠三角企業表示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這種供求關系的變化迫使企業提高員工待遇,從而帶來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
2010年我國大多數城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加了22.8%。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正在成為過去時,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低成本優勢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n系。
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表示,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支撐中國經濟實現第一n轉型的重要因素,但近年來“用工荒”的日益突出意味著這一發展優勢正在逐步消失。“用工荒”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正是倒逼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力量,但勞動力結構失衡將是更大的問題。
“錢荒”煎熬中小企業“等貸”
貨幣政策的收緊讓企業對“錢荒”深感不安,長時間“等貸”已經成了不得不接受的煎熬。業內人士預計,“錢荒”還會隨著存款準備金率再次上調得以延續。
溫州市信用擔保行業協會會長郭炳鈔告訴記者,在正常情況下,企業貸款到期后,銀行會很快再續貸,流程只需一個星期左右,但現在續貸至少2要排隊等一個月。
民間借貸利率水漲船高。來自溫州監管部門的人士告訴記者,目2民間借貸利率年平均水平依然在24%左右,部分民間借貸機構利率則可能高達39%,與5月份相比沒有明顯改觀。
但就民間借貸而言,現在的關鍵問題已不是利率有多高,而是是否有錢可借。
近日,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告訴記者,他每天要接待至少三四批到溫州融資的外地人,還要接大量的融資求助電話。相比“利率高”,“借錢難”問題更突出。
自去年1月12日啟動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周期至今,大型金融機構存準率已經連續被上調11次。自去年11月起,每個月都會迎來至少一次存準率的上調。截至目前,大型金融機構存準率已經達到21%的歷史高位,中小金融機構存準率在連續上調8次后,也達到了17.5%的高點。
銀行大量資金因此被凍結。郭炳鈔說,如果再提高存準率,銀行更無錢可貸,部分企業資金鏈可能會因此斷裂。
專家認為,如果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如期減輕,貨幣政策緊縮的力度和頻率將明顯放緩。而溫州監管機構人士則維持其“下半年資金緊張局面會緩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