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火電,依賴著,斗爭著,一對想扯也扯不清的矛盾體。在“十二五”開局的第一年,二者的矛盾表現的格外分明,自開春以來,就賺足了公眾的眼球。
煤炭漲價幅度大,火電企業行業性虧損嚴重,眾人皆知。而對于火電企。到底虧損在哪里?它的成本主要有哪些方面?
通過對華電國際(600027,SH)在山〉牧郊業緋У氖檔氐餮校《證券日報》記者找尋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
煤炭成本占83%以上 火電企業負債率達81%
走進青島,經過這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五四廣場8,同行的華電國際青島分電廠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以前每天晚上廣場以及四周建筑物上的裝飾燈都會亮起,夜景非常漂亮。今年只有路燈和廣場中心的紅色裝飾物還亮著燈。
而和全國其他省份相比,目前為止,山東省缺電現象不明顯。“今年山東出現大范圍缺電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但如果繼續照目前態勢發展下去,明年就不好說了!”王先生對山東的用電情況表示擔憂。
那究竟是怎樣的火電態勢使得王先生如此擔憂?誠然,火電行男緣目魎鶉允侵饕潁“原料煤炭成本太高了,不僅沒有盈利的可能性,而且企業的負債率已經達到了81%以上,”王先生表示,“負擔太重了,說不好哪天廠子就得關門了。”
看來,對于火電企業來說,成本壓力似乎已經成為了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家同屬華電國際旗下的電廠也同樣面臨著來自煤炭的壓力。該電廠總裝機容量在200萬千瓦時左右,共有4臺機組,平均裝機容量分別在30萬千瓦時以上。“在全國范圍內已經算有一定規模的電廠了,該電廠80%的發電量用于本市工業以及居民用電,外輸電量約占總電量的20%。”負責人劉先生表示。
2010年,該廠完成發電量超過了100億千瓦時,營業收入約為33.11億元。而令記者驚訝的是,煤炭成本竟然花費了27.65億元,占到營業收入的83%以上。
除了煤炭成本外,其余費用主要來自于折舊與設備維修、人員成本、財務費用、環保費用以及各種不確定因素引起的不確定費用,共花費7.47億元。折舊與設備維修花費2.49億元,占比5.67%。也就是說,該電廠去年虧損約為2億元。
而該廠去年的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410.97元,但這個數據并不是全部歸企業所有。它仍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國家征收的17%的增值稅,另一部分才是企業最終所得。扣除稅費約59.71元/千千瓦時(電力行業增值稅計算方式:410.97-410.97/1.17=59.71元),真正歸企業所有的單價為351.26元/千千瓦時。
今年情況稍好一些,“4月份發改委對山東的電價有一次調整,每度電漲了0.245元,扣稅后又給企業多出來約1.97億元的收入。”王先生對記者表示,也就是說,漲價剛好能抵消企業的虧損金額,達到盈虧基本平衡。而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還是不能達到盈利的目的,銀行貸款近幾年都在增加,財務成本逐年上升。“每個月都得先拿出一筆費用用于還貸。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對企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長期處于揭不9的危機中,更別提擴大規模了。”王先生的憂慮也是整個火電企業目前的困境,“有心而力不足”。
煤價每噸漲了200元 成本增加6個億
對于劉先生來說,2010年的"情有些復雜。“通過技術改造,煤耗量下降了,節能技術提高了,人員管理費用已經壓到最低。但成本還是增加了6個億,怎么節約還是趕不上煤價奔跑的速度。”
煤價用十年的時間,漲了3.5倍左右,去年一年劉先生采購的原煤平均價格從706元漲到901元,平均漲價195元左右。“而電價用了多少年的時間才漲了2分錢,”劉先生頗有些激動,當然,若沒有這2分錢,企業t損更嚴重。國家已經開始為改變火電企業的現狀出力了。
在劉先生負責的電廠里,t均每天要消耗1.7萬噸左右的煤炭,也就是5列火車皮的量。
平均每月消耗45萬噸,t前廠里的庫存有40萬噸,但隨著高溫季節的到來,庫存還遠遠不夠。現在,“電廠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找煤,馬上要進入用電旺季,七八月份每月的消耗量將在50萬噸左右。”
煤炭量的保證是個問題,購買資金更是問題。“發電是一項社會責任,政府要保證居民用電,那么發電企業就得盡最大能力發電。資金不足就得向銀行申請貸款,火電企業80%以上的資產負債率就s從這產生的。”王先生告訴記者。
再有,每個電廠每個月的政府采購電量都是提前s劃好的,“若完不成指標,可能下個月政府就會降低企業的指標,”一位電力行業專家向記者透露,“對于企業來說,當然不希望減少指標,畢竟發電量大,利潤還是會多一點。”而該專家也直言不諱地指出,煤炭對電的影響是致命性的。
煤價逐步上漲,“電價不可能像煤價一樣市場化,通過國家對電價的調控還能緩解一下火電企業的壓力。”煤價用十年的時間,漲了3.5倍左右。“而電價用了多少年的時間才漲了2分錢”。若沒有這2分錢,企業虧損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