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日前宣布放棄核電能源,這給此前跌跌不休的光伏產業帶來了利好。海外股市太陽能、風電板塊5月31日全線大漲,港股中卡姆丹克太陽 上漲9.54%,保利協鑫漲5.3%,金風科技上漲6.13%。A股市場新能源個股也借勢發力,昨天德賽電池、贛鋒鋰業、成飛集成漲停,天齊鋰業漲9.67%,此外,超日股份、中環股份(002129,股吧)等漲逾5%。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德國此舉將對新能源行業構成長遠利好,尤其是過剩的光伏產能有望得到減輕,價格有望穩定。
太陽能和風電需求將上升
據悉,德國17座核電站2010年供應德國30.6%的用電需求,放棄核電能源計劃,將刺激其它新能源替代。德國再生E源協會表示,德國或將從2011年開始,到2020年總共投入2000億歐元(約2萬億人民幣)發展新能源,尤其在海風電和太陽能領域。從利用小時數,核電為光伏4倍左右,因此未來10年德國太陽能需求將繼續維持高增長態勢。德國到2010年已裝機光伏17GW,去年新增8GW。據卡姆丹克太陽能首席營運官王靖估計,每年需新增安裝太陽能8GW,“才能基本彌補核能發電減少的缺口。”
日本首相最近也透露將在2030年前在1000萬戶住宅屋頂上設置太陽能面板。而目前我國國內海風機僅為樣機為主,并未真正量產,若要出口還需更多海外認證。業內人士分析,對于新能源類股而言,光伏利好程度大于風電。
光伏企業瞄準歐美市場
目前高達1.1元~1.2元/千瓦時的發電成本,使得太陽能并未得到國內市場的認可,出口也就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的主要路徑,其中德國、意大利等歐美國家是國內光伏企業最重要的銷售市場。因此,這些國家的政策導向也決定著國內的光伏企業生機。歐洲光伏協會近日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安裝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比2010年增長27%。
今年一季度,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下降10%,自2009年初以來首次負增長。這一方面是由于意大利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市場恐慌,另一方面源自下游產品供過于求和成本下降。據悉,5月意&利宣布將現有的補貼計劃延長至8月31日,因此目前光伏產業開始消化庫存。“估計6月份基本消化完,7、8月光伏價格將穩定,企業利潤將趨于合理。”但王靖表示,“光伏企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
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史立山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風力發電量達到188億千瓦時,增長60.4%,比同期火電、水電、核電增速高出30到50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導致風機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短期內難回升,大大影響了風電企業的毛利。大金重工和金風科技因此而今年中期業績預降。同時,風電裝機在2010年達到高峰后呈小幅下降趨勢。量價齊跌考驗國內風機廠商應對能力,加速行業整合。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在加速風電發展,國內部分電企業把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并開始獲得訂單,但出口對其業績影響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