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新能源的開發,傳統能源管理似被冷落。不過,這里有著巨大的節能潛力。
4月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工業展上,工業企業節能成為中國和德國企業界人士熱議的話題。
“在工業領域,最重要的是節能、是發動機,一個發動機可以減少耗能40%。” 西門子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魯思沃博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2時表示。
在中國的能源消耗中,工業耗電量占總耗電量的71%,而非工業耗電量僅占29%。所以,節能減排,首要的當屬工業產業。
“目前,對于節能減排的目標,在中國還處于數字層面,很多實在的工作還沒有全面鋪開。”一位參加漢諾威工業展的中國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基層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每天忙碌于編寫企業節能報告,而事實上,企業到底有沒有做節能的措施,他們并不知道。
中國很多的工業企業還沒有全部行動起來,比如在傳統的發電廠,還有90%的火電廠都是傳統的管理模式,還沒有進行節能的改造。
“節能降耗指標只能算是勉強基本完成,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為完成這項指標強行拉閘限電,影響到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容易減排的都減了,下一步t排要多靠機制和技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在今年的兩會上表示,未來五年要求單位GDP能耗下降16%,雖然比“十一五”規劃的指標下降了4個百分點,但是難度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
中國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機制。2009年,全國節能服務公司達502家,完成總產值580多億元,形成年節能1350萬噸標準煤。但我國x同能源管理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節能服務產業還存在財稅扶持政策少、融資困難以及規模偏小、發展不規范等突出問題,難以適應節能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
在數字和事實之間,影響企業行動的最根本原因是成本問題。
山東泰安市一家塑料公司的總經理表示,每個工業企業都已經擁有了一套生產設備和生產線,也有一套管理系統,如果全部換掉生產設備,會增加很大的成本,相當于重新建設一條生產線,這是任何一個企業的老總都想避免的事情,而如X單純換掉發動機,是否能夠起到節能作用,乃至是否與沒有換掉的設備能夠兼容,都是需要考慮的。
但在現代工業節能應用中,其中60%都是通過各種部件的智能組合實現的,而不是通過部件本身。因此,工業集成不僅能提高能效,而且在生產力和可靠性方面也將獲得回報。
T
一家國內變頻企業代表在漢諾威對本報表示:“鑒于對成本的考慮,有的企業采取了只更新部分設備,這也是能起到節能作用的,但是與全部更新設備比較,節能稍差一些。”
據介紹,中國臨沂一家印染廠提供能源優化服務,使用他們的方案,提高總體熱轉換效率,將煤的消耗量減少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