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電網利潤太高惡化電荒以及電網應該讓利的聲音,19日,在第十四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論壇上,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國家電網有2萬億的資產,400億的利潤并不高,電荒主要由電力供求關系緊張引起,和電網的利潤沒有關系,不存在讓利的問題。
近日,多方紛紛質疑國家電網暴利擠壓了電力企業的利潤,目前因多家火電企業虧損發電不積極,全國多個地方正面臨電荒。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前11個月,電網實現營業收入2.19萬億元,占整個電力行業的65%;實現利潤總額592億元,同比增長1828%,占行業比重為42%。
至于電荒,他認為根本原因是電力供求關系,不存在鐾讓利與否的問題。在電荒時期,國家電網會加大電網建設等以增加有效供給緩解電荒。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的電荒,一部分原因是火電企業虧損導致生產積極性不高,而電網則仍利潤豐厚。
19日,舒印彪表示,目前上調的部分省份的上網電價,因銷售電價沒有調整,所以這部分增加的成本由國家電網承擔,必然會影響到公司利潤情況。不過,相信在合適的時機,銷售電價會調整。不過,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公開表示,上網電價的上漲并不必然帶來銷售電價的上漲壓力。
根據從國家電監會拿到的資料顯示,電網的電量購銷差價每度有近0.2元。據國家電監會提供的資料,2010年,全國主要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383.89元/千度,同比增長0.05%;平均銷售電價(不含政府性基金和附加)為571.44元/千度,同比增長6.95%,此舉"味著每千度的購銷差價有187.55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家電監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主要電網企業輸配電成本構成中,職工薪酬所占比例較大,近2成,排位第一的是折舊占41.64%,其他費用排第二占27.15%;職工薪酬占比19.32%。
新京報評論:需平衡電力行業利益
今年1-4月份,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生產合計虧損105.7億元。中電聯表示:當前多個地方爆發“電荒”的直接原因是多數火電廠停工檢修,而背后的原因是火電廠虧損經營。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由于發電企業一方面受到煤炭價格上漲的壓力,另一方面苦于上網電價上調的權力握于人手,解決的辦法只能是有關部門將發電企N的上網電價上調幾分錢。而接下來,由該電網即供電企業報出經營壓力或者是虧損的消息,最后再上調工業和民用電的價格。這種循環又走一遍而已。
煤炭生產、發電、供電、電力消費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近些年隨著煤炭生產的集中,煤炭業的議價能力增強,發電企業不可能通過壓低煤價來解決問題。但發電企業可以通過“檢修設備”,把壓力一部分轉移給配電的電網,電網則非常有能力把最后的負擔全部轉移給消費者。所以在這個產業鏈條中,最弱勢的無疑是消費者,最強勢的無疑是電網,而相對弱勢的,就是發電企業了。
目前中國的物價上漲壓力很大,因此完全把發電企業的漲價要求轉移給消費者顯得不合時宜。所以如果要解決發電企業的虧損和電荒問題,眼睛不能再盯著終端消費者的腰包,而要通過調整電力供應行業的利益,以保證整個產業鏈條的利益分配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