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東北非局勢動蕩和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促使美國再次反思自身的長期能源供應戰略。3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了提高美國能源獨立暗男履勘輳宣布至2025年,美國將減少石油進口1/3,實現“能源獨立”。
對于奧巴馬的講話,外界評論不一。有媒體認為這將成為美國能源戰略的轉折點,也有媒體認為這一目標并不切實際。
因為自從石油危機敲響了能源供應警鐘后,尼克松以來的美國總統一直在談論“能源獨立”。奧巴馬的前任喬治·沃克·布什總統就在2007年簽署了一項題為《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的法案,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美國使用能源的方式。但在此期間,美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度卻與日俱增。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國內消費的石油超過60%來自進口。正因為如此,實現“能源獨立”的提法似乎只能成為這一終極目標的美好闡述。按照奧巴馬提出的目標,美國到2025年原油進口量須比2008年減少1/3。按照2008年美國日進口原油978萬桶計算,在未來15年內,美國原油日進口量將削減320萬桶左右。
那么,減少石油進口的目標如何實現?奧巴馬提出了兩條措施:一是加大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二是通過開發替代清-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得益于新的鉆探技術,美國石油產量去-已升至近10年來最高水平,但這一增幅對于終結美國進口石油的依賴收效甚微。奧巴馬政府還于近日宣布將擴大對美國近海油氣田的開發,并已經向一家石油公司頒發了深海鉆探許可證。這是美國去年4月以來首次為深海開采亮綠燈,預示著墨西哥灣地區深海開采禁令已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解除。但海上石油開采周期長、成本高,在未來10年內難以看到收益,加之BP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加劇了環保人士的擔心,阻力重重,對于提高國內產量來說作用并不明顯。
美國在開發替代清潔能源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并不樂觀。
首先是技術上的原因。提煉石油燃料所需的能源量相對于替代能源來說較少。在美國,石油仍然是成本較低的一種能源。對于公眾來說,自然希望使用廉價能源,愿意為清潔能源額外埋單的人還比較少。
其次,替代能源在供應上不夠穩定。如風能、太陽能,對自然環境的要求較高。供應最為穩定的核電,也因為近來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危機,給其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因此,盡管替代能源顯著的速度增長,但在美國的能源供應結構中依然占據很小的比例。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資料,2009年,可再生能源只占美國能源供給的8%,而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傳統能源分別占37%、25%和2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樹立節能意識大有可為。奧巴馬提出美國政府各部門應確保至2015年,所有新汽車都能夠使用包括混合能源和電力在內的替代能源。隨著汽油價格節節-升,美國消費者已轉向更經濟節能的汽車,并提倡低碳環保的出行方式。
美國政府的-能源獨立”是個美好的理想。朝著理想努力,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走出堅實的步伐。否則,仍舊只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