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使國際油價和亞洲成品油價格在短期內出現了結構性變化。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趨勢明顯,另一方面亞太地區成品油價格開始呈現逆勢上漲。
據統計,從3月11日日本發生地震到3月16日收盤,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累計跌幅為4.81%,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累計跌幅為4.72%。在國際原油價格跌幅擴大之際,反映成品油價格的亞洲柴油裂解差則繼續擴大,3月16日每桶柴油較迪拜原油升水23.82美元達到兩年半來的最高點。
日本部分煉油廠停工是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一直以來,日本的國內能源自給率不足16%,是世界第三大源消費國、第三大原油凈進口國;同時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和天然氣進口國。此次地震造成了日本原油進口萎縮,據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的統計,截止目前日本關閉了6家煉廠,包括科斯莫(Cosmo)公司的千葉煉廠(1100萬噸/年)和日本JX能源凰荊ㄔ日本石油公司)和根岸(1700萬噸/年)、鹿島(945萬噸/年)和仙臺(725萬噸/年)的三家煉廠。他表示,6家煉廠的能力總計6500萬噸/年,即130萬桶/日,相當于日本近30%的總煉油能力,而由于安檢原因,煉油能力關閉量可能進一步上升到170萬桶/日。
單衛國對記者表示,受日本煉廠停工和東部港口封閉影響,預計中東輸往日本的石油有近100=萬桶因此受阻不能進入日本。受到日本進口萎縮影響,近期國際油價累計跌幅已均超4%。
另一方面,亞洲地區的成品油市場也受到日本地震影響。單衛國表示,日本是原油進口國同時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成品油出口國,此次地震造成其六家煉廠停工,原本日本50萬桶/日的成品油出口量短期內將不復存在,勢必造成亞洲中間餾分油資源偏緊。他認為,由于日本油品標準嚴格,目前只有韓國和新加坡能夠彌補日本空缺的市場,日本除非降低油品標準,否則將會陷入短缺境地。目前日本國內汽柴油都為歐五標準硫含量為10ppm,而亞洲各國油品標準多為歐三到歐四之間,成品油含硫量和烯烴含量較高。
因日本地震引發的石油供應短缺,恰恰碰上地震前亞洲有多家煉廠檢修,單衛國估計因檢修而停工的總量在120萬T/日。他認為,在亞洲地區馬上進入成品油消費旺季和歐洲中間餾份油供應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預計跨區成品油調運比較困難,但是市場套利行為不可避免,柴油和航煤的價格有望上升。在國際市場上,亞洲柴油裂解差自3月11日連續走高,到3月16日每桶柴油較迪拜原油升水23.82美元達到T年半來的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