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石油和化工節能網_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主辦歡迎您
手機端
關于我們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最新資訊
臨時囤積石油儲備 多國家采取措施預防油價失控
0
發布時間:2011-03-17 瀏覽數:4168 新聞來源:中國能源報

 

3月9日,卡扎菲自危機爆發以來首次動用空軍轟炸了利比亞重要石油碼頭——錫德爾港,這個遲早會到來的事件使得全球原油市場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升級。然而讓世界揪心不已的是,在北非的亂象尚未消失前,中東的部分阿拉伯國家也不太安穩。這些國家的石油資源足以化解利比亞帶給市場的沖擊,但若出現意外,也可輕易摧毀全球石油供應體系。在似有似無的“第四次石油危機”面前,石油消費國們紛紛采取措施,為可能到來的e價失控未雨綢繆。

   

石油“窮”國競相囤油

   

作為非洲第一大儲油國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利比亞的政治危機為市場制造了短期難以消除的負面預期,加之無孔不入的投機行為,導致近期國際油價節節攀升。數據顯示,自2月中旬利比亞爆發動蕩以來,國際油價已不間斷飆升了20%。美國能源信息署(EIA)3月8日發布的月度報告預測,若利比亞以及其它北非和中東國家的動蕩持續惡化,不排除油價回升至2008年歷史高點的可能。

   

面對巨大的油價上行壓力,不少缺乏石油資源,但又依賴石油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選擇以囤油、增加石油儲備的方式對抗未來的不確定性,在這方面動手最快的是菲律賓。3月初,菲律賓政府明確要求境內石油公司必須保證可供15天使用的石油儲備,同時煉油廠需要儲存足夠維持30天的原油。與此同時,菲律賓還計劃與關系較好的日本或者美國簽署“緊急情況下石油分享協議”。僅有98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的印度也在努力提高庫存,計劃到明年底增加3200萬桶石油儲備。

   

日本目前的戰略石油儲備高達5.83億桶,僅次于美國,這個儲量實際上已超出其實際需求,因此日本曾于2007年公開表示愿與其他國家在緊急情況下分享石油儲備。在菲律賓之前,日本已經與韓國和新西蘭簽署了類似的分享協議。

   

美國考慮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以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杰夫·賓格曼為代表的數名國會議員近期多次聯名上書,要求美國政府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以避免油價飛漲損害美國經濟復蘇。3月6日,新上任不久的白宮辦公廳主任威廉姆·達利正式作出官方表態,稱政府方面的確在考慮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但強調這是在“極少數情況下才會采取的措施,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僅限于石油價格”。

   

美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戰略石油儲備,目前的數字為7.27億桶,全部存放于墨西哥灣地區。據路透社報道,H些石油儲備可在緊急情況下保證美國正常運轉38天。自上世紀70年代建立國家石油儲備以來,美國僅使用過兩次,第一次是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第二次是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爆發時期。

   

事實上,單就利比亞危機而言,美國所受影響非常有限,這兩個互相敵視的國家基本不存在直接的原油供需關系,并且從理論上說,利比亞的供應中斷完全可由其他產油國b過增產填補。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自危機爆發以來,利b亞的石油日產量已銳減100萬桶,從158萬桶降至50萬桶左右,但與此同時,沙特近日已將原油日產量提升了100萬桶,歐佩克方面3月8日也宣布,正準備就增產召開一次特別會議。劍橋能源研究協會(IHS CERA)主席丹尼爾·耶金因此建議奧巴馬政府打消動用戰略儲備的念頭,并認為原油短缺的情況尚未出現,“目前市場的異動只是對恐懼作出的本能反應”。

   

然而當前市場所面臨情況并不是簡單的數字加減游戲。美國能源信息署3月8日在一份報告中稱,雖然沙特自1月以來已經將原油日產量提高至900萬桶,遠高于先前預期,但考慮到市場中摻雜的投機因素,增產不足以將油價在今年余下時間壓制在100美元/桶下方。

   

更為糟糕的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北非經歷的震蕩可能會在中東、特別是沙特重現。盡管沙I政府已明令禁止示威游行,并強調會用強力手段“砍斷一切反抗的手指”,但什葉派穆斯林已開始計劃發動代號為“憤怒日”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在“臉譜”網站上,一個號召在3月11日和20日發動反政府活動的倡議已經得到了近萬人的響應。

   

這些消息都為敏感的市場制造出強烈的價格上漲預期。業界普遍認為,一旦油價上升到每桶110美元并持續一段時間X美國將被迫動用戰略石油儲備。

   

西班牙推行“非常措施”

   

如果說大多數國家只是未雨綢繆,那么西班牙則是典型的“亡羊補牢”。利比亞的石油出口主要銷往歐洲,約占80%的份額,主要買家包括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國,其中西班牙對利比亞石油的依賴最為嚴重。西班牙當前的能源自給率僅為23%,石油和天然氣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其中石油進口有13%來自利比亞。

   

3月7日,西班牙開始在全國實施多達20項的臨時性節能措施,以緩解利比亞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些措施包括將高速公路最高時速從120公里下調至110公里、鼓勵民眾改用節能電燈、下調部分火車票票價、為民眾購買“節能輪胎”提供補貼等。西班牙政府預計,這一系列措施每年能為西班牙節省2800萬桶原油消費,相當于削減了23億歐元的原油進口支出。西班牙的新政在歐洲引起了廣泛關注,英國等歐盟國家蠲教逡卜追綴粲踝約旱惱府出臺類似政策,降低本國對石油的依賴。

   

除了西班牙,亞洲的韓國也在推行內容非常細致的強制性節能措施,其中甚至包括在夜間關閉首爾商業街的霓虹燈。韓國軍方也被迫引入了一系列節能新政策,從本月起,韓軍營房室溫需控制在18攝氏度以下,空軍全年飛行時間將減少8小時,陸海軍演習時需要減少車輛或艦船的使用量,就連士兵的洗澡次數也將由一周兩次減至一周一次。

 

 

 

 

 

微信公眾號
手機移動端
證書查詢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strike><strike id="tnlvp"><i id="tnlvp"></i></strike><strike id="tnlvp"></strike>
<strike id="tnlvp"></strike>
<ruby id="tnlvp"><video id="tnlvp"><ruby id="tnlvp"></ruby></video></ruby>
<span id="tnlvp"><dl id="tnlvp"></dl></span>
两个男的打扑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