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里氏8.8級大地震后,受災地區各行業生產活動受到沉重打擊。發生大地震的日本東北地區和關東地區是日本工業集中地帶,地震發生后,震區以及地震波及地帶許多工廠出現重大損失,被迫停工,預計恢復作業需要一段時間。
受此影響,剛剛出現復蘇勢頭的日本經濟短期內可能遭受重創。
作為遠東地區的石化大國,日本共有6家大型石化企業坐落在地震發生的東北地區,他們分別是丸善石化、三菱石化、住友石化、出光化學、三井化學以及NPU化工。這些企業受災情況較為嚴重,位于日本千葉縣的三菱科斯莫煉油廠發生了爆炸,并且多2工廠已因地震和停電因素停工。這些企業的停工,將可能會從國際油價和部分石化產品價格上對我國石化企業造成影響。
1 原油價格:
作為一個石化大國,由于日本國內資源缺乏,所需原油幾乎全部依靠進口。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據統計2009年原油消費量為1.97億噸。因此,隨著地震造成的大量煉廠的停工,必然導致日本原油需求減少,因此預計將會對世界油價造成打壓。這在國際油價市場上已經造成了影鰲Eυ際諧∮圖11日開盤后一路下瀉,盤中最低在每桶99美元附近徘徊,跌幅接近4%。倫敦市場油價跌至每桶113.84美元,全周行情出現七周以來首次下跌。依照統計,2/3的日本石化企業都處于地震發生區域,因此保守估計在未來3個月的災后重建過程中,日本預計將減少1/3以上的原油進口,對應的日原油進口量減少就是120萬桶,相當于世界原油消耗量的1.7%,也是利比亞事件造成的原油減產量的2倍。因此在不考慮沙特等OPEC大國為平抑前期上漲油價所增開產能的影響,世界原油供需也可能會在短期內實現對沖,基本平衡。因此判斷,國際油價有望進一步走低,預期恢到本輪上漲之初的90美元/桶的平臺,這將有望顯著降低近期高漲的油價對我國石化企業構成的成本壓力,預期將對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煉油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
2 化工產品價格:
日本是亞洲的石化大國,以乙烯產量衡量,近幾年都穩定在700萬噸左右,其他主要石化產品產量也居于世界前列。本次地震,造成大量日本煉油企業停產,我們初步估計每月減少的石腦油產量在110萬噸左右,由此對應的乙烯系和丙烯系產品的E少皆為30萬噸以上,而苯系產品的減產幅度為40萬噸以上。并且考慮到日本出口中苯系產品占比較大,如:苯乙烯、PX的年出口量分別為160萬噸和250萬噸。因此日本在這些方面的減產,預計將會顯著的增加我國下游行業的進口成本,如:PTA行業和EPS加工行業,并且會增厚如EPS生產企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