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26日一致通過對利比亞進行制裁的決定。持續惡化的中東北非地區局勢,甚至影響到沙特阿拉伯。已經破百的國際油價將持續高位運行,全球或面臨第四次石油危機的威脅。
作為全球主要能源消費國的中國,石油供需狀況會因此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將采取哪些措施減少高油價的沖擊?
油價在“飛”,牽動人心。
聯合國安理會26日通過決議,決定對利比亞實施制裁。卡扎菲政府將作何反應,外界尚不知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亞局勢產生的“蝴蝶效應”將對世界經濟影響重大,也將對能源消費大國中國產生直接和長遠的影響。
28日,接受采訪的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相關人士指出,中國不會輕易動用石油儲備,而是將按照既定的國家儲備計劃,步步為營,鞏固石油收儲。
據專家介紹,早在油價“狂飆”之前,我國建好的石油儲備基地已全部儲油。
石油儲備并非用于平抑油價
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原油期貨28日亞洲電子盤跳漲接近100美元/桶。
國內分析師預計,高位震蕩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將繼續支撐國內的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不過市場實際的成交量將因為下游需求不足難有大的提升。
中東和北非局勢動蕩推高國際石油價格,其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可能產生的油價震蕩,中國并未忽視。
原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鐘瑚向 記者分析說,如果形勢演變為利比亞甚至沙特等國家出現斷油,那歐美、日韓與我國都會動用石油儲備。
盡管上述所說突發事件偶發性很低,但并非沒有可能。吳鐘瑚提醒道,目前利比亞仍處減少供應局面,但與完全“斷供”的意義迥然不同。
如今,面對無法提前預估的國際形勢,我國政府會否動用石油戰略儲備呢?
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相關人士透露,我國將密切關注形勢,但不會輕易動用國家石油儲備。
該人士透露,按照國際慣例,一國的石油儲備是石油供應中斷后的緊急保障,而>非用以平抑價格。
根據國研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郁松的研究,石油儲備和價格沒有必然的關系,“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建立石油戰略儲備是為應對國際油價變化的。”
“中國式”應對多點開花
按照國家能源局上個月提供的數據,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順利完成收儲,二期項目啟動實施,一批商業石油儲備基地陸續建成投運,2010年底,庫容達到2650萬立方米。
這一數據被專家認為 “只能提供少批量供應”,與國際通用的“90天儲備標準”相去甚遠。
此外,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藏油于民”戰略也是自去年國家石油儲備中心公布 “利用社會庫容存儲國儲油資格項目”后,才有6家民營企業中標。
吳鐘瑚表示,我國的商業石油儲備主要受設施和成本高等問題制約,其儲量預計僅夠幾天的救急使用。
而著名能源專家林伯強則對記者說,對中國來講,大規模走向海洋、尤其是深海油氣開發已經是非常迫切的事情,從大的戰略出發是必須要做的,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近年來,我國石油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收并購油田和勘探權、國家層面貸款換石油等一系列動作,正完善石油進口渠道的多元化。
“即使利比亞斷供,中國也可通過增資的方式,從其他產油國獲得石油供應,”吳鐘瑚稱,“第四次石油危機不會那么容易到來的。”
另據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對于當前的國際油價形勢,我國將按照既P國家儲備方針計劃,步步為營鞏固石油收儲,“當前價格對于我國石油收儲來說還是劃算的”。而我國外匯儲備較高,當下價格用以購買能源相對合適。其他能源專家也表示了相似的態度,“抓緊時間,能儲還是多收好”。
據專家介紹,遠在油價上漲之前,我國已建好的石油儲備基地已全部儲油。
吳鐘瑚表示,加快石油儲備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發都需要周期,例如風能產能已經夠用,但其上網仍受限,“油價高企”會刺激相3的網絡建設更快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