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十一五”規劃的完整答卷將呈交代表委員們審議討論。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除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外基本完成——可以說,“十一五”規劃是歷史上完成情況最好的五年規劃之一。
盡管有首次引入約束性指標帶來的不可比因素,但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認為,“十一五”規劃86.4%的指標完成率明顯高于 “十五”計劃的64.3%和“九五”計劃的75%。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用“令人滿意”來評價這份答卷:“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汶川地震等這么多困難和挑戰,能拿下這樣的高分很不容易。”
民生指標全部完成——
得到實惠,尚有期盼
歷史上,從未像“十一五”規劃這樣,把民生問題提到如此高的位置:22項指標中有8項指標涉及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截至2010年底,8項民生指標全部完成——城鄉F民收入大幅增長,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新農合覆蓋率提前達標……
民生指標全部完成,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年上漲,城市困難群眾住上保障房,農民生病出院就能報銷醫藥費,免學雜費后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庭平均減少支出770多元……然而,對于一些普通百姓來說,民生指標與切身感受之"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以居民收入為例,“十一五”末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9109元和5919元。即使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2007年到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率也高于5%的規劃目標。但普通百姓感覺并不明顯。
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萍萍認為,物價上漲減緩了收入的實際增長率。
與此同時,百姓的需求層次卻在不斷提升:五年前租房住的現在打算買房了,五年前坐公交車的現在打算買車了……這些都對政府的民生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一次談到,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普及”已經不再意味著 “到位”,現階段最突出的問題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和優質教育不足的矛盾。
“亮點”還須更亮,改善民生未有窮期,這是廣大人民群韞餐的愿望。
經濟增長大幅超標——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實現了年均11%以上的增長,大大超過規劃綱要確定的7.5%的預期目標。在過去五年極其復雜的形勢下,這一成績的取得,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我們不僅依靠投資拉動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還通過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保障房建設、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及加快社會保障網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拉動了城鄉居民消費的增長。”成都大學副校長張其佐說。
12.7%、14.2%、9.6%、9.2%、10.3%——五年經濟增速劃出一道亮麗的“V”形曲線。
逆境中,經濟增長卻大幅超標。當初指標是不是定低了?回顧此前幾個五年計劃,中央政府在制定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時通常偏向“保守”,結果均是大幅度超額完成。
“在當初制定五年規劃時,不是不敢把指標定高一些,而是希望引導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用在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上來,而不是增長本身。”王一鳴說。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個別地方政府仍然過度追求經濟增長速度。
目前,我國經濟正向自主增長的正常軌道過渡和演進,但仍受資源環境明顯制約,并面臨著通貨膨脹等新問題的影響。
“節能減排”基本達標——
實屬不易,難度增大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五年前,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首次寫入規劃綱要。五年過去了,包括上述指標在內的總共8項“人口資源環境”指標基本達標。
“總的來說,這個成績單還是不錯的。略有遺憾的是單位GDP能耗,一是只下降19.06%,只能算勉強達標;二是去年下半年很多地方為完成這項指標強行 ‘拉閘限電’,收尾收得不太理想。”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評價道。
那么,“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指標是否還會讓人“撓頭”?
來自環保部的消息,“十二五”期間,除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外,我國將把氨氮和氮氧化物作為新的約束性指標。
而備受關注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節能指標,有關專家認為,可能會下調。“在單位GDP能耗下降近20%的基礎上再下降20%,難度比較大。”王一鳴說。
“調結構”進展滯后——
形勢嚴峻,任重道遠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經濟結構”四大預期性指標,其中有三項是“十五”計劃所沒有的,體現了國家著力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
截至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從“十五”末的43%升至47.5%,超過預期。但“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三項指標進展相對滯后,要達到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困難。
“這幾年,我國研發投入不可謂不多,第三產業發展也很快。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更快,GDP這個/母太大,凡是占GDP比重的指標完成得都不理想。”王一鳴說。
盡管“十一五”規劃綱要中的預期性指標不像約束性指標那樣帶有 “政府承諾”的意味,而且“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靠市場主體自主行為實現”,但“預期落空”畢竟反映了當前我國結構調整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說,相信即將在全國兩會上審查討論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會對調結構作出周密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