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基于市場的、全新的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場經濟國家中逐步發展起來,而基于這種節能新機制運作的、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發展速度也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成為一支新興的節能產業力量。
15年前,國家經貿委和世界銀行及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在中國合作開展節能促進項目,選擇了三個省市進行節能服務試點,引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在中國將節能減排引入市場化的長效機制。自此,拉開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的序T。
回顧十五載,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收獲的成果是豐碩的。合同能源管理得到了全面推廣,節能服務公司也有了長足發展。
千呼萬喚盼來政策春天
節能服務產業鏈長,是一個集合了研發、生產、消費、應用為一體的高成長的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對于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戰略型新興產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和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大力推動下,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迅猛,節能效果顯著。特別是2010年,國家和地S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讓節能服務產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2010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加快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意味著整個節能服務產業終于迎來了政策的春天。
意見強調,在加強稅收征管的前提下,對節能服務產業采取適當的稅收扶持政策。在免稅方面,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l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意見頒布不久,同年6月初,國家財政部公開表示安排20億元專項獎勵資金用于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及公共機構實行節能改造。
國家政策的出臺不但調動了節能服務企業的積極性,也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財政部資建司查文軍副處長說:“各地非常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積極落實配套資金,加大支持力度。北京對合同管理能源項目,采取每節約1噸標準煤配套獎勵260元的措施,比中央財政240元的標準還要高。加上稅收優惠,可以說占總投入的比例1/3,力度非常大。另外,北京、上海還在節能服務企業融資信用擔保方面出臺了一些配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這些都為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給整個行業和廣大用能單位帶來了福音,有力地推了合同能源管理在全國推廣和節能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各行業、各領域的節能增效。”
曲折十五載融資依舊難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已經走過了風雨十五載,從概念的引進到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家設立了北京源深節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節能技術發展公司和山東省節能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三家試點公司,每家獲得長期低息貸款2100 萬美元作為流動資金,還有500萬美元和100萬歐元的贈款。第二階段,為了扶持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用國外y金來解決節能服務公司在融資當中遇到的擔保問題以及產業發展問題。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節能服務產業2010年度峰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環司副司長謝極指出,節能服務企業依舊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他說,按照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節能服務企業需要投入資金。當項目做了兩三個之后,資金鏈就會出現問題,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
針對融資難的問題,在第三階段,國家將通過國際貸款由國內銀行進行轉貸的方>來解決節能服務公司融資難的問題。據悉,參與第三階段的三家銀行有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通過這三家銀行進行的轉貸資金達4億美元。
謝極希望,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節能服務公司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政府要給銀行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節能服務企業和銀行之間要加強合作,三家銀行要利用好轉貸資金支持節能服務企業。他說:“這一階段的意義,不僅是在于用好轉貸資金,而是探索出一條解決因節能項目小并且分散而帶來的融資難問題。”
期盼出臺規矩畫出方圓
對于在15年的時間里節能服務產業取得的成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王忠敏說,發展到今天的這個水平,證明了我國經濟建設在不斷騰飛,也證明了我國的實力在不斷壯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是一個指標性的實驗,是一個放眼未來、蓬勃騰飛的事業。
王忠敏指出:“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到目前遇到了一個嚴峻的挑戰,即標準、檢測和驗證問題。沒有規矩不成方2。規矩就是標準。標準是對節能減排成果的驗證,沒有標準就無法客觀地檢驗和評價節能減排的效果。沒有標準,將來還會在關稅、碳足跡、碳壁壘等方面遇到一系列問題,有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研究中國節能減排的標準以及研究如何建立第三方的檢測評價機構,有利于促進我2的節能減排事業,促進合同能源管理的健康、順利發展。”
當前我國步入了“十二五”的關鍵時期,節能減排工作也進入了攻堅階段。“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合同能源管理,推進合同能源管理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歷經十五載的風雨考驗,合同能源管理終于迎來了難得機遇,同時也承擔起了更加艱巨的重任,面臨著更加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