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篇之八:三大責任 謹記踐行
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必須承擔的神圣職責。“十一五”期間,是三大石油公司全面履行“三大責任”表現最出色、成績最突出的5年。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一五”期間,三大公司全面履行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致力于“三大責任”的有機統一,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踐行政治責任
作為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三大石油公司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
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保障國內能源供給安全。“十一五”期間,三大石油公司積極落實中央部署,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非常規油氣資源以及石油貿易領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保障了我國的能源供給安全。2009年5月,中國石油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權,新加坡活躍的煉化和貿易市場將有助于中國石油在海外拓展煉油及下游業務。2009年,中國石油積極推進海外油氣資源戰略布局,業務發展到全球29個國家,工程技術服務延伸到39個國家,海外油氣作業產量分別達到6962萬噸和82億立方米。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已在中亞、非洲、南美、亞太和中東建成了5個有一定規模的油氣合作區。
樹立全局觀念,保障國內油氣市場穩定。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的油氣進口新時代。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0%,嚴峻的能源形勢,考驗著能源供應企業的保障能力。
中國石油將“努力增加油氣產量,持續穩定滿足市場供應,最大程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油氣的需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視為首要責任。“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加快能源布局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全面構建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四大油氣戰略通道的建設,加深了中國與中東、中亞和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的能源市場合作,推進了我國與相關國家在能源科技及其他領域的交流與合保實現了互利共贏。同時,油氣通道的建設也推動了管道運輸的發展,促進了國內新的能源供應格局的形成,有助于緩解我國部分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狀況,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勇擔經濟責任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骨干力量,把公司經營好、運作好是企業的重要責任。“十一五”期間,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油價波動、突發性災難頻發等給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帶來的多重考驗,三大石油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踐行科學發展,生產經營不斷取得新N果。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石油上繳國家稅費從2006年的1777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2426億元,為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提供了資金保障。
經過“十一五”的大規模油氣勘探,中國石油擁有的探明石油、天然氣儲量已經分別占到國內總儲量的71%和86%,油氣儲量接替率已經達到164%,遠高于國際平均83%的儲量接替水平。豐富而穩定增長的油氣資源儲備,奠定H中國石油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的主力地位、發展后勁和長期的競爭力基礎。經過“十一五”的戰略性結構調整,中國石油在油氣年產量占國內總產量七成的基礎上,已經將擁有的年煉油加工能力提升到1.4億噸,加油站總數提升到1.8萬座,年油品銷售量提升到9000萬噸,產H銷比例更趨平衡,業務結構更趨合理,成為穩健型成長的國家石油公司。
2009年,H管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消除,但是隨著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穩步擴大以及受益于國家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的影響,中國石化的生產經營業績仍比較突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石化的資產總額達到12889億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3919.5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16.9億元,向中央和地方政府H繳各種稅費合計2302.15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的高效運營和保值增值,履行了企業的經濟責任。
堅守社會責任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構建和-社會的重要基礎。
安全環保,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堅-環保優先的理念,堅持走“低消耗、低污染、可替代、可持續”的低碳發展道路。2009年,中國石油加快節能減排行動,全年實現節能182萬噸標煤、節水4160萬立方米;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與2005年比較,分別下降33.4%和12.9%,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的節能減排-務。
中國石化把發展低碳經濟,推進節能減排作為社會責任的重要部分。2005年到2009年,中國石化共安排節能減排項目投資145億元,2009年中國石化COD排放量下降16.3%,二氧化硫下降31.0%,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積極開發替代能源及新能源,已基本形成包括技術開發、工業生產和產品銷售在內的較為完整的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業務產業鏈。
作為中國首家承諾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石油公司,中國海油把節能減排視為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視為促進公司發展、打造公司競爭實力的重要契機。2007年,中國海油在各海上油氣田實施了溫室氣體的排放統計工作。在國內率先引進利用清潔能源液化天然氣(LNG),第一個LNG項目—廣東LNG項目現已投入運營。2010年,公司引進2000—2500萬噸LNG,到2020年將達到6000萬紓相當于8000萬噸原油,不僅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更將對改善國內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環境污染做出重要貢獻。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員工是企業最可寶貴的財富。近年來,中國石化培訓經費年均超過5億元。2009年,培訓干部員工55萬人次,高級技能人員和關鍵操作崗位員工培訓率達到98%以上。中國石化高度重視對困難員工和困難群體的幫扶和救助,構建了逐級幫扶救助體系,對困難家庭、困難人員,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醫療、子女上學就業等幫扶救助措施,2009年共幫扶救助242632人(次)。
構建戰略性社會責任體系,書寫中國式責任。美國管理學家麥克爾波特將社會責任分為“反應型的社會責任”和“戰略型的社會責任”兩種。戰略型的社會責任指的是將社會責任融入到自己的戰略體系中,融入到日常的經營實際當中。中國石油在蘇丹所做的社會責任便屬于戰略型的社會責任。
中國石油幫助蘇丹建起了姓的石油工業體系。近年來,蘇丹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在8%左右,石油產業在蘇丹經濟中的比重占到七成左右,成為非洲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石油在蘇丹模范履行資源環境責任、模范踐行企業道德責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中國石油努力促進就業當地化性謁盞す陀兜腦憊90%是當地人。此外,還幫助蘇丹改善當地老百姓的醫療條件等。中國石油和蘇丹開展石油合作,造福了蘇丹社會和人民,實現了中國與蘇丹的互利互惠和雙贏。
回饋社會,參與公益。中國石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2002年到2009年,捐贈額超過20億元,2009年共捐贈2.2億元。在西南地區遭遇旱情時實施保障供油,在玉樹發生地震災情后,安排部署救災行動,累計捐贈1500萬元。
中國石油連續14年開展定點扶貧、7年對口援藏、12年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累計投入資金4億多元,援建項目371個。31個所屬單位對12個省區市的49個縣開展對口扶貧,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2009年,中國石油促成新疆廣匯集團與哈薩克斯坦TBM公司合作,引進齋桑油氣資源,該項目被列為國家能源局和新疆重點能源項目。中國石油援建暄殖中心、優質奶牛繁育基地、牲畜養殖等項目,成為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的“造血”工程。2009年,中國石油投入近12億元用于扶貧幫困、支持教育、重大自然災害救助、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捐贈、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