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張行業能源管理體系證書誕生,在昨天舉行的有關研討會上,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為上海日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頒發了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證書,記者獲悉,這也是全國通用機械行業首張能源管理體系的認證證書。
能源E理體系包含很多方面,通過認證需要具備綜合素質。據介紹,從去年5月開始全國10個重點耗能的行業率先啟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然而截至目前,包含上海日立電器在內,全國10個重點耗能行業僅有4家單位通過了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大多數企業能源管理手段單一,主要依靠改造現有E術設備或調整原有產品結構,輔助的管理節能措施往往被忽視,或企業礙于現有水平無法施展,是目前通過體系認證的組織較少的原因。
日立電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一五期間,該公司通過建立能源管理體系,產品制造單臺能耗下降了23%,截至去年降低到4.62公斤標煤/臺。據介紹,目前技術改造在日立電器能源管理體系中仍占較大比重,該公司近3年累計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實施節能技改項目18個,其中空壓機利用余熱回用技術替代蒸汽和用電,每年可節約蒸汽4480噸,僅1臺40m3/min的空壓機每年就可節約電75萬度,實現經濟效益153萬元。
相比之下,管理節能的節能效果并沒有技術改造那么明顯。日立電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通過改善氣動量儀壓縮空氣空放,每年可節電26萬度,實現經濟效益17萬元;對重點設備,如熱處理爐、壓鑄機等實施工藝流程改善,通過調整進爐方式、合理安排班次等管理手段,每年可節電25萬度;此外,對科技大樓空調系統實施智能化集中控制,夏、冬兩季每周可分別節電1.8萬度和1萬度,每周可實現經濟效益約1萬元。
“實施能源管理體系,管理節能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上海質量體系審核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參照國際經驗,在所有節能手段中,管理節x措施的潛力可占整體節能效果的三至四成。過于偏重技術設備改造和產品結構調整,會造成節能效果的短期化,加上技術、結構節能需要大量投入,且預期的節能回報不明確,容易導致節能效果“難產”,陷于停滯階段。同時,由于缺乏系統化管理,使組織在遵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方面x出現不到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