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自2008年以來首次逼近每桶100美元大關,因為市場對于全球經濟增長將推動石油需求的樂觀預期日益強烈。
但油價的大幅上漲,也加劇了以下擔憂:擔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國家的沖擊,因為農產品和金屬價格本已高企。
油價上漲也有供應中斷方面的原因,比如本周阿拉斯加一輸油管道供應中斷;此外,也是由于投資者大舉涌入大宗商品市場。
交易員表示,場正逐漸形成這種共識:即歐佩克(OPEC)已對每桶將近100美元的油價安之若素。以往,該組織實際上的領袖沙特阿拉伯曾表示,將努力把油價控制在每桶70-80美元。
周三,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盤中一度觸及每桶98.8美元高點,創下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價——當時,油價正處于自147美元的歷史高點暴跌的途中。
“目前布倫特原油隨時可能達到100美元。上行動力強勁,”法國興業銀行(Michael Wittner)的邁克爾.維特納(Michael Wittner)表示。
現貨市場上,各類優質原油品種的價格周三已突破每桶100美元,如印尼的Tapis和尼日利亞的Bonny輕質原油等。
去年石油消費反彈之強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市場需求每天增長230萬桶,創下30年來的次高水平。新年伊始,交易員和投資者對市場充滿樂觀。“市場對2011年需求的一致預測每天都在提高,”一位交易員表示。
西方國家的石油監管機構國際能源署(IEA)預計,今年石油消費的增長將略有放緩,為每天130萬桶,但分析師和交易員認為,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有人認為將達到170萬至200萬桶。
但分析師警告稱,布倫特原油可能已處于超買。在它逼近100美元關口的同時,美國基準的西德州中質油價格卻在逐H下滑。
周三,西德州中質油價格報收92.39美元,比布倫特價格低6.50美元以上。兩個基準原油之間的價差日益擴大,原因是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的庫存正在增加。位于內陸的庫欣是西德州中質油期貨合約的交割地。
由于庫欣也沒有什么容納多余石油的空間,庫存過剩往往壓低西德州中質油相對于美國和國際市場基準原油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