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以來,“低碳經濟”已成為了全球各個行業的熱議詞匯。2010年以來,“低碳”一詞也在中國百姓生活中頻頻出現。
發展低碳經濟就是要解決長期以來高碳排放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持續的影響,P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續為基本特征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萬億商機激發融合機遇
2010年以來,從倡導低碳生活到確定低碳試點城市再到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方式,工作的層層推進反映出“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落腳行業,預計到2020年,包括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潔凈煤,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車用新能源在內的領域預計累計增加5萬億投資。對此,有分析認為,“10年拉動5萬億元投資,必將掀起在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和潔凈煤等多種新興能源產業的投資浪潮”。
結構調整是經濟低碳化的根本途徑
綜合來看,以功能性產業政策提高產業技術水平,以提高技術水平為產業政策的核心目標,考慮到經濟低碳化的要求,在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中還應重視碳生產率提高這一目標,支持和鼓勵傳統產業的核心環節進行技術升級,支持和鼓勵紡織、服裝、陶瓷、建材等我國傳統優勢產業通過技術升級等手段提升國際競爭力。重點在產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研發上加大支持力度,重點營造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逐步下移政嶂匭模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貼近企業的優勢,更好適應企業面向市場競爭中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