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市場經歷了石油價格上漲,經歷了強制節能減排導致的拉閘限電。市場知道了階梯電價,遇到了柴油荒,也試圖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另一方面,世界最先進的核電機組在我國落成,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也爭先恐后地上馬,水電沉默了一陣,也迎來了雅魯藏布江的開工。即將到來的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既是我國低碳轉型的起點,也是我國能源進一步改革的起點。
2011年能源需求增長的總體趨勢依舊
2011年能源需求增長的總體趨勢以及能源結構不會發生大的變化。目前我國的許多經濟發展問題,如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式經濟增長、重化工經濟結構、能源效率F等等,都是城市化工業化經濟發展階段性的基本特征,符合發展的規律性。我國目前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階段,這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經濟增長快,能源需求增長快、排放高。總結國際經驗,快速增長的經濟常常是比較粗放的,經濟增長速度快就很難兼顧效率。
我國的能源發展無法超越現階段的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特征,即速度高、經濟結構粗放。經濟粗放說明節能的空間比較大,而經濟快速增長要求能源成本不能大幅度增加,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了政府調高電價的難度,所以相比之下,節能比較便宜可行。我國能源戰略轉型路徑應當是節能為主,發展清潔能源為輔。
目前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碳強度)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下降40%~45%的目標說明兩層含義:一、我國的碳減排目標與其他國家不同,是與GDP相聯系,是S保證經濟增長為前提的;二、我國低碳轉型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我國應當盡快完成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換,至少在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那個時候,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能源需求下來了,人均收入上去了,能源相關的一些問題,如電力市場發展、能源價格改革,都可以S較容易得到解決。
階段性增長的特征不能用來作為過去一些戰略和政策上的過失和S誤的借口,也不等于說我國不需要從現在開始減排,更不等于說政策沒有作為。認識了階段性增長的特征,會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節能減排的困難和所需要的努力。
迫切需要推進能源價格改革
2009年5月,發改委公布《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根據規定,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移動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改委價格司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這種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提高了政府石油定價的透明度,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與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相比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目前傳聞發改委將對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機制進一步完善,期望2011年上半年可以把完善方案推出。
由于調價時間與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相比存在明顯滯后,市場上往往會出現國際原油價格變化和國內成品油調價方向相反的現象。國際油價往上走的時候,老百姓不會盼著發改委調價,而進入下行通道時,就會盯著為何不降,引起消費者的質疑和不滿。加速調整的頻率,讓調價機制比較容易滿足,或許可能幫助政府擺脫這種尷尬處境。
理論上,如果每天調一次,而且調價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了。市場定價在短中期還不會為政府所考慮,那么,縮短調價周期應該是更靠近市場的一個改革方向。因此,可以適當縮短調價周期和使調價機制更為靈活,讓市場更為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的變動趨勢。
2010年10月9日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居民生活用電實行階梯電價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擬推行居民“階梯式累進電價”。這是自2004年對工業電價做出調整以及2008年上調電價以來,第一次對居民電價進行調整,《意見稿》設計了兩套方案、三檔定價。這是居民電價改革的一個突破,我們期望2011年上半年可以正式推出。
階梯電價政策到正式執行,還有一段時間,可能經歷四個階段。第一是對發改委階梯電價政策的討論,讓公眾對政策進行充分理解、充分討論;緊接著第二將是討論兩種方案中選擇哪一套方案;第三將是討論每個省的具體方案;第四將以聽證的方式,推動階梯電價的制定與執行。希望最終可以讓老百姓明白和接受階梯電價的實質,以及它將如何改善公平與效率。
階梯電價方案可能不完美,但在居民電價必須反映成本的前提下,它的確是一項比較好的居民價格機制,不但有利于電力的市場化進程,改善公平和效率,還將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2010年調高電價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如果電價調整不可避免,煤電聯動是否重啟?在電力市場化改革未到位的情況下,目前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者由于煤炭需求增加,或者是由于石油價格上漲,或者是由于煤炭進口增加,我國煤價總的趨勢是上漲的。
煤電聯動的一個難題是:電價波動后,煤價跟著動,經濟和消費者如何承受?要保證煤價、電價按時能t動,就不能出現類似2008年上半年煤價增長過快的情況。首先必須使煤價不能過快地上漲,電煤價格管制顯然不是好辦法。對解決問題的作用不大,還會造成扭曲。如果政府不直接干預煤價,那就必須從降低煤炭運輸成本,或者增加煤炭產能入手,使煤炭供應相對寬松。
在特殊的情況下,即當煤價出現2008年上半年那樣的“瘋”漲,可以考慮像對石油一樣,對煤炭征收“特別收益金”。煤炭資源基本是國有的,以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為主,產量相對集中。政府可以對煤炭征收“特別收益金”,即通過測算煤炭資源的成本、各種費用以及利潤空間,保證留給企業足夠的收入用于可持續發展的開支后,計算出特別收益階段。政府還可以用“特別收益金”的收入傲⑻乇鴰金來穩定電價,避免電價大幅度波動。
因此,“十二五”保證電力行業穩霸誦械幕本手段還是“煤電聯動”,通過聯動,讓電力行業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運行環境。如果政府認為在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由于通貨膨脹問題,承諾嚴格進行煤炭聯動有風險,建議實行“有限制”的煤炭聯動機制,即上網電價按規定聯動,政府通過補貼電網來把握可接受的終暗緙鄣髡限度。我國電網只有兩家,都是國有,補貼的方式可以比照以往的石油行業補貼,應該比較容易。
2011年是低碳轉型新起點
由于低碳指標將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2011年可以認為是我國低碳轉型的一個新起點。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研究認為,對于我國來說,制定有效的低碳轉型戰略和政策,必須以城市化這一發展階段為起點,而充分理解城市化的人口轉移對能源和碳排放的沖擊,以及該階段中能源消費增長和能源需剛性問題,對政府制定低碳政策具有現實意義。
作為發展中國家,減排對于我國的本和機會并存。在國際上應該積極參與國際減排合作和減排博弈,國內則尋找最小成本減排。發展新能源是我國一條必須走的路,并且應該以最小成本來做。目前所謂的新能源產能過剩實際上是設備制造過剩,是產業鏈節點過剩。設備制造投入過多,研發和利用方面投入卻很少。最小成本求在根據資源與市場的情況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及時跟進相應的配套和政策,推動產業的良性快速發展。實現“有序”發展,在發展中兼顧各個產業鏈的節點發展,避免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如風電的“空轉狀態”。
對于我國公眾來說,則必須準備應對低碳成本和能源價格上漲。低碳轉型,如清潔能源發展,除了本身發電成本比較高,對于電網的相應配套和成本的要求也很高,大規模的清潔能源發展會使電企成本負擔大幅度增加,目前的政策和補貼基本上主要針對發電成本,電網配套的成本問題沒有涉及。因此,發展清潔能源,解決成本問題是關鍵。國際上解決的途徑是政府補貼或消費者埋單。對我國而言,短期的措施是進行財政補貼,而中長期則需要相艿乩硭車緙郟以反映其發電成本,意味著能源價格上漲。
對于我國的企業來說,應芑極應對氣候變化。當氣候變化和環境成為政府和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時,對于行業的高管來說,無論他們是否相信氣候科學,都必須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從中尋找與自己企業相適應的機遇,這就是生存之道。當然,低碳也帶來了機會和新的市場,而提高效率所需要的技術進步蓯蠱笠悼梢栽詡跖諾耐時提高效率、增加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