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關于檢查節約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該報告提出,近年來,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滯后,大中城市小汽車發展過快,耗油量增長迅速。
煤電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關系未理順,能源價格對節能的政策 向較弱。
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
該報告指出,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給節能工作帶來很大壓力。我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偏重。
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偏高,第三產業比重偏低;在工業內部結構,高耗能行業所占比重過高。2009年,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46.3%和43.4%。第三產業的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的比重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全國重工業占工業產值比重從2000年的60.2%提高到2009年的70.5%,超過日本、德國、美國等在工業化過程中曾達到的峰值。工業特別是高耗能的重化工業發展過快、比重過高,帶動了能源消耗的強勁增長。2009年,我國工業能耗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1.3%,其中高耗能行業占工業能耗的80%左右。
煤電氣價格對節能導向弱
報告還特別指出,體制、機制不完善,難以適應節能工作的需要。
一是節能市場化機制的作用發揮不夠。煤、電、天昶等能源價格關系尚未理順,能源價格尚不能充分反映能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價格對節能的政策導向較弱。
二是節能監管體制不健全。修訂后的節能法頒布后,由于新一輪機構改革,客觀上造成了有關部門職責與法律規定不盡一致,職能分工交叉。
一些地方節能主管部門設置上下不對應。包括建筑節能在內的節能管理和監察機構有待完善,節能執法力量不足、能力欠缺。
三是能源統計制度不完善。建筑、交通等領域的能耗缺乏全口徑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特別是建筑能耗的范圍有待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建筑能耗統計缺乏權威標準,建筑節能量難以科學計量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