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獨家獲悉,《國家環境保護 “十二五”規劃(初稿)》已經完成,“十二五”減排最受關注的化學需氧量 (COD)、二氧化硫、⒌和氮氧化物四項約束性指標的總量控制目標初定為降低8%、8%、10%和10%。
知情人士透露,該“雙八雙十”目標雖然擬定,但環保部內仍有爭議,下一步將上報國務院,規劃有望在兩會期間發布。
從“雙十”到“雙八雙十”
相比環保“十一五”規劃,“十二五”減排不僅在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兩項約束性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還對兩項新指標同樣提出絕對量減排。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完成初稿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擬定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項約束性指標的總量控制目標分別相比2010年降低8%、8%、10%和10%。
此前,“十一五”規劃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總量控制目標為相比2005年分別下降10%,即全國化學需氧量由 2005年的 1414.2萬噸減少到1272.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549.4萬噸減少到2294.4萬噸。
“由于‘十一五’的總量控制,廢水的COD和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較快,但生活廢水諾陌鋇和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卻上升很快,所以新的五年規劃在繼續降低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基礎上將氨氮和氮氧化物也加入約束性指標進行總量控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由于COD和二氧化硫 ‘十一五’控制得比較好,所以在‘十二五’期間有所調低”。
根據環保部最新公布的數據,二氧化硫在2009年以下降13.14%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COD減排目標今"完成也幾無懸念。
在新增的兩項約束性指標中,氨氮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和化工、冶金、化肥等工業廢水中,氮氧化物則主要由汽車尾氣和工業窯爐的燃料燃燒產生。
其中,氮氧化物是造成機動車污染和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根據今年中國首次公布的《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大中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去年全國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高達583.3萬噸,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部分地區甚x出現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氣,這些問題的產生與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直接相關。
據記者了解,初稿將由編寫組根據日前環保部相關會議的討論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在與中央有關部門進行銜接后,再提請環保部常務會議審議公布。
“下一步規劃將上報國務院,有望在兩會期間發布。”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兩上兩下”突出結構減排
“由于目標的制定取決于下一步經濟增長的控制,所以對于‘雙八雙十’的目標,環保部門內部還有爭議。”上述知情人士稱。
而這也是今年以來一些地方拉閘限電的原因,即由GDP目標變動導致節能減排任務難以完成。
國際氣候組織總裁吳昌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地方政府的減排任務是年初按照GDP的增長預期進行的減排量分配,所以到年中或N末時由于經濟增長過快,計算基數變化了,所以減排量需要重新換算并加大力度,因此為了達到既定減排目標導致了拉閘限電現象的產生。
對此,記者了解到,“十二五”規劃將改變減排方式,由“十一五”以建污水處理廠和脫硫設施為主的工程減排轉變為繼續推進工程和管理減排的同時,以結構減排為主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此前,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撰文稱,“十二五”環保發展的主要目標為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中國環境保護新路子。
“‘十二五’污染減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后產能淘汰力度。”環境保護部總量司司長趙華林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把結構減排放在首位,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堅持全防全控、重點攻堅、高效治理。“進一步提高造紙、紡織、皮革、化工等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全面啟動縣縣建設污水處理廠工程,開展農業源污染減排工程建設;繼續加強燃煤電廠脫硫,切實加強電廠脫硝,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
其中,在減排任務分解上將采取“兩上兩下”的方式。即環保部制定一份“十二五”減排的指南給各個省區,然后省區G據這個指南上報該省“十二五”減排計劃的初稿,此為“一上”;隨后環保部組織專家進行審查,再發給省區稱為“一下”;地方根據該稿再進行修改,此為“二上”;最后經過中央同意,最終確定下發“十二五”的減排計劃,稱為“二下”。
“由于減排的污染物控制種類增加,農業源、機動車減排等新領域的拓展,‘十二五’減排將強化減排設施的升級改造,完善污T處理收費、脫硝電價、排污權交易等環境經濟政策。”趙華林表示,“十二五”將把農業源,主要是畜禽養殖、COD和氨氮,還有機動車的污染控制納入總量控制約束性指標的控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