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坎昆會議1日繼續在墨西哥旅游勝地坎昆舉行,會議主要圍繞技術轉讓與開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減排、可持續的農業、氣候e策的研究和最佳實踐等議題展開。隨著會議的進行,各方觀點逐漸表露出來,并呈現出一定分歧,這也符合會前各方對坎昆會議的成果的不樂觀預期。
美要新興經濟體作出承諾
美國與會代表在坎昆會議開幕前就擺出了強硬態度。美國氣候問題特使托德·斯特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要么在一些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要么沒有任何進展。”斯特恩表示,美國堅持要求印度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作出減排承諾的立場不會改變。
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喬納森·潘興稱,希望得出一個“一攬子協議”,聲稱如果新興經濟體不能在減排目標上作出承諾,會議將無法取得進展。
美國如此強硬的態度讓各方猜測,如果發展中國喜荒藶足其要求,美國代表團可能將直接退出坎昆氣候談判。
相較于去年的哥本哈匣嵋椋美國今年的代表團大規模縮水,僅派出了能源部長、農業部長和美國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三員大將。
日反對延續《京都議定書》
會議第二天,很多國家都希望能達成“平衡的一攬子協議”,但日本代表強硬拒絕就《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目標,這令發展中國家震驚及不滿。
據報道,日本環境大臣一名特別顧問稱:“日本絕不會在《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承諾任何減排目標,因為它只覆蓋了排放量占全球27%的國家,而幾個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大國都沒有就《京都議定書》承諾減排目標。”
相關人士分析說,日本這種具有破壞性的談判立場為坎昆大會蒙上了陰影。日本以美國的減排不力做借口,希望能逃避自己的減排義務,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