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雷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資司巡視員何炳光22日說,“十一五”期間我國中央財政拿出20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的投資,可以帶動將近2萬億元的社會投資。
何炳光在國新辦舉行的關于中國“綠色產業、綠色經濟和綠博會”等方面情況的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十一五”期間我國在發展綠色產業方面有突破性進展,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商業模式方面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能夠適應“十一五”節能減排的需要。
何炳光表示,關于“十二五”期間的綠色產業的發展,發展改革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規劃,包括節能環保產業規劃;新型能源建設規劃;生態建設規劃等。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王茜傅夏莉)社科文獻出版社22日在京徊嫉摹鍍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0)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認為,從“十一五”節能目標實施情況看,節能減排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從主觀認識看,一些地方政府仍存在將經濟增長與節能減排目標相互對立,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特別是在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出現下滑的時候,認為經濟增長必須靠投資拉動,盲目投資高耗能產業。
二是節能目標的制定和實施還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自上而下”確定的節能目標,進行年度分解和 地區目標分解的隨意性較強。
三是節能目標實施之前缺乏完整的實施方案和政策設 ,只能邊走邊看,政策協調性有待加強。
四是節能目標實施過程中,主要以政府行 手段推動節能減排,有令行禁止,確保完成節能目標的功效,但也帶來了“一刀切”,前松后緊,臨時突擊,治標不治本等問題。
五是節能減排關系到社會經濟全局,政府在推動節能減排中發揮主導作用固然重要,但地方政府、企業和民眾等利益相關者參與綜合決策的渠道和機制還顯不足。
六是單位GDP的能源消耗是一個綜合性指標,與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能源結構、技術水平、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各地區節能目標分解應該反映地方特色并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實際情況的變化。
七是節能減排責任重大,但所需能源和排放的統計謀ǜ妗⒑聳抵貧忍逑瞪脅喚∪。